李田,男,同濟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考入同濟大學給水排水專業(yè)。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在研科研項目
已完成科研項目
成果獲獎情況
著述
李田 | |
專業(yè)技術職務: 教授 博士/碩士導師:博士生、碩士生導師 辦公室電話:021-65988421 電子郵箱: tianli@#edu.cn 所在系所(部門):環(huán)境工程系 |
|
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與雨水管理 主講課程:城市水務規(guī)劃與管理 校內外兼職: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理事、上海市給水排水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教育經(jīng)歷
1982年1月畢業(yè)于同濟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yè)。1987年獲同濟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95-1996年赴美國伊利諾依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
工作經(jīng)歷
1990年起在同濟大學參加工作 教學情況: 本科生課程:城市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與保護; 研究生課程:城市水務規(guī)劃與管理
科研項目
1. “低碳社區(qū)雨水綜合利用與徑流污染控制技術研究與規(guī)程編制”,上海市科委、科技部聯(lián)合資助課題“社區(qū)碳減排和資源循環(huán)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2010BAK69B16)子課題。 2. “巢湖流域城區(qū)雨污收集、處理及徑流污染控制技術及示范”,國家“十一五”水專項課題,(2009ZX07316-001) 3. “不同排水體制適用范圍和運行效能的評價研究”,國家“十一五”水水專項“城市排水管網(wǎng)系統(tǒng)優(yōu)化模式和管理技術研究”(2009ZX07318-004)子課題 4. “農村住宅污染物處理與排放標準研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重大課題(2008BAJ08B13)。 5. “混接排水系統(tǒng)污染分析和改造策略研究”, 國家“十一五”水專項課題:“高截污率城市雨污水管網(wǎng)建設、改造和運行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子課題 (2008ZX07317-001) 6. “城鎮(zhèn)綠地雨水生態(tài)化滯留利用技術研發(f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節(jié)約型城鎮(zhèn)綠地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fā)”(2008BAJ10B03)子課題
代表性論文
1. 盧小艷,李田等. 合流制排水系統(tǒng)溢流實時控制方案的預評估,中國給水排水,2012,28(7) 2. 董魯燕,李田等. 應用水力性能指數(shù)法制定排水管網(wǎng)達標改造方案,中國給水排水,2011,27(17): 3. 孟瑩瑩,李田等. 上海市分流制小區(qū)雨水管道混接污染來源分析,中國給水排水,2011,27(6) 4. 馬麗,李田等. 上海市老舊混接雨水系統(tǒng)改造效果的案例分析,中國給水排水,2010,26(16) 5. 王溯,李田等. 排水系統(tǒng)地下水滲入量的水力學模型輔助評估,中國給水排水,2010,26(10) 6. 孟瑩瑩,馮滄,李田. 不同混接程度分流制雨水系統(tǒng)旱流水量及污染負荷來源研究,環(huán)境科學, 2009,30(12) 7. 張光義 聶發(fā)輝 寧靜 李田. 城市下凹式綠地長期運行蓄滲效率的概率分析,同濟大學學報,2009 37(5) 8. 聶發(fā)輝,李田等. 上海市公路雨水徑流中重金屬的形態(tài)及分布特征,湖南大學學報,2009,36(3):76-80 9. 曹玉梅,李田等. 污水生物生態(tài)處理工藝中的脫氮機理研究,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09,3(10) 10. 相洪旭 李田等. 漂浮植物塘協(xié)同處理農村分散生活污水研究,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09,3(12) 11. 王彪, 李田, 孟瑩瑩, 任中佳, 曹秉寅; 屋面徑流中營養(yǎng)物質的分布形態(tài)研究; 環(huán)境科學, 2008,11 12. 譚瓊; 李田; 周永潮; 林莉峰; 城市雨水管網(wǎng)模型參數(shù)的率定與評價; 湖南大學學報, 2008, 01 13. 黃德鋒; 李田; 復合垂直流濕地氨氧化菌種群結構及活性的空間分布; 環(huán)境科學; 2008, 08 14. 聶發(fā)輝; 李田; 寧靜; 概率分析法計算下凹式綠地對雨水徑流的截留效率; 中國給水排水; 2008, 12 15. 周永潮; 李田; 緩沖式排水模式管道系統(tǒng)的設計與安全性評價; 湖南大學學報; 2008, 07 16. 譚瓊; 李田; 張彥晶; 上海市合流一期工程雨天流入水量的模型評估; 同濟大學學報; 2008, 07 17. 譚瓊; 李田; 徐月江; 張彥晶; 蘇州河沿岸合流制系統(tǒng)雨天溢流頻率及其啟示; 同濟大學學報; 2008, 09 18. 李田; 周永潮; 馮倉; 李賀; 分流制雨水系統(tǒng)雨污混接水量的模型分析; 同濟大學學報; 2008, 09 19. Ling Wang, Tian Li.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with bio-contact oxidation as pretreatmen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37 (2011) 20. Li, Tian; Tan, Qiong; Zhu, Shiq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ed sewer overflows in Shanghai and selection of drainage systems[J]. Water and Environment Journal, 2010, 24(1). 21. Wang, Biao; Li, Tian.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rst flush of roof runoff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2009, 10(5). 22. Wang, Biao; Li, Tian. Buildup characteristics of roof pollutants in the Shanghai urban area,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2009,10(9). 23. Li,T and Zhou,Y.C. Quantifying Non-stormwater Discharges to Stormwater Systems with Model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SCE, 2008.11 24. NIE Fahui, LI Tian, YAO Haife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and particle-bound heavy metals in a first flush of highway runoff.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2008, 9(11). 25. Zhou, Y. C. and Li,T. Case Study: The Performance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of Buffering-type Stormwater Drainage System for Polders,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Journal.2008(3) 26. 李賀; 李田; 李彩艷; 上海市文教區(qū)屋面徑流水質特性研究; 環(huán)境科學; 2008, 01 27. 譚瓊,李田等. 初期雨水調蓄池運行效率的計算機模型評估,中國給水排水,2007,23(18):47-51 28. 寧靜,李田. 城市化效應對上海短歷時設計暴雨強度的影響,中國給水排水,2007,23(15):51-54 29. 林莉峰,李田,李賀. 上海市城區(qū)非滲透性地面徑流的污染特性研究,環(huán)境科學,2007,28(7) 30. 李田,周永潮等. 基于流量調查的分流制雨水系統(tǒng)診斷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7,23(7):1-5 31. 寧靜,李田. 上海市降雨特性統(tǒng)計與雨水存儲池容積計算,中國給水排水,2006, 22(4):48-51 32. 李賀,李田. 上海高密度居民區(qū)合流制系統(tǒng)雨天溢流水質研究,環(huán)境科學,2006, 27(8) 33. 譚瓊,李田等.上海市排水系統(tǒng)雨天出流的初期效應分析,中國給水排水2005,26(11): 26-30。
獲獎及專利
《中心城區(qū)與新城市化地區(qū)面源污染控制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2008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8; 《合流制排水系統(tǒng)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技術》,獲200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4; 《DN1500給水管道翻轉法修復應用研究》,獲2006年建設部華夏建設科技獎三等獎:排名第5 《上海市雨水綜合管理方案研究》獲200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1 《上海市供水專業(yè)規(guī)劃》獲2003年華夏建設科技獎三等獎,排名第3 《上海市水資源合理再利用方案研究》獲2003年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三等獎,排名第4 《飲用水微污染凈化技術》獲1997年建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6
獲獎及專利
1. 《上海世博會永久場館綠色建筑技術系統(tǒng)集成應用》,201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參加人; 2. 《中心城區(qū)與新城市化地區(qū)面源污染控制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2008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參加人; 3. 《合流制排水系統(tǒng)初期雨水污染控制技術》,200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主要參加人; 4. 《DN1500給水管道翻轉法修復應用研究》,2006年建設部華夏建設科技獎三等獎,主要參加人; 5. 《上海市雨水綜合管理方案研究》200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主持人; 6. 《上海市供水專業(yè)規(guī)劃》獲2003年華夏建設科技獎三等獎,主要參加人; 7. 《上海市水資源合理再利用方案研究》獲2003年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三等獎,主要參加人; 授權與公開發(fā)明專利5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