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天接到污染投訴,第二天澧河河水就變清了,漯河市一夜之間就解決了別的地方很多年解決不了的難題,看似反應迅速,實則逃避責任;看似勤政、善政,實則懶政、庸政。
今年以來,溫州等地環(huán)保局長和市長被網友邀請下河游泳,弄得很被動;滄州“紅豆局長”因“紅豆理論”引發(fā)熱議,最后被建議免職;眾多“牛奶河”陸續(xù)被網絡曝光,當地政府陷入被動。在群眾環(huán)境維權意識高漲的社會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儼然成了“驚弓之鳥”,生怕類似污染事件引發(fā)的輿論批評輪到自己頭上。在這樣的背景下,漯河想盡一切辦法使澧河一夜變清,其背后的邏輯也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這種官場邏輯很難令群眾滿意,這種處理方式群眾不買賬。在很多問題沒弄明白之前,就急匆匆地從上游水庫買水治污,難逃掩蓋問題和應付之嫌。事實證明,面對污染事件,相關部門可以爭取主動,但絕不能逃避責任,糊弄了事、將計就計,只會讓自己更被動。
面對被污染的河水,不是想辦法治理污染,不是想著根除污染源,而是用最簡單的辦法、以最快的速度消除影響、平息輿論,這是一種懶政;面對群眾的訴求,不是想著查明來龍去脈,而是引水稀釋、買水沖污,好像河水變清了就沒責任了,錯過了借助群眾關心徹底解決污染問題的良機,這是一種庸政。
河水由濁變清了,但公眾依然有很多疑問:買水花的是誰的錢?澧河污染到底原因何在?背后有沒有違法排污行為?平時的監(jiān)管責任有沒有盡到?被污染的河水沖到哪里去了?澧河河水清澈能保持多久?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漯河還要買水治污嗎?治理水污染能買干凈水,難道治理土壤污染還要買干凈土壤不成?治理空氣污染還要買新鮮空氣不成?如果哪天上游沒有可賣的水了,河水污染怎么治理?
一連串的疑問,一連串的不解,有些需要當地政府給出明確的解釋,有些則需要當地政府深思。能否正確對待此類問題,能否正面回應這些疑問,拷問著當地政府對待民生問題的態(tài)度,考驗著當地政府的執(zhí)政力和公信力。面對公眾的質疑,當地政府沒必要抱怨,也沒什么好抱怨的,而應該做深刻反思。
懶政、庸政必然誤政,是對責任的褻瀆,是對政府自身形象的損害,耽誤的是對問題的根本解決,辜負的是人民的殷切期待。從一定意義上說,與一些地方面對污染的不作為、不會作為相比,這種亂作為更是一種失職、瀆職,危害更大、影響很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