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huán)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王凱軍發(fā)言
我國污泥處理技術路線中,以沼氣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為主的厭氧消化是最主要的技術路線之一。污泥厭氧消化也是非常成熟的技術,已有百年歷史,粗略統(tǒng)計全世界有100萬座以上的污水處理廠使用該技術處理污泥。王凱軍表示,我國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厭氧消化的技術,大型消化池、卵形消化池技術已普遍使用。同時,國際上的高濃度厭氧發(fā)酵、新材料(設備)應用和水熱等技術要求高的新技術也均已掌握。
但在技術已基本掌握的情況下,我國市政污泥處理的厭氧消化水平與國際尚存在較大差距。王凱軍表示,運行穩(wěn)定性差、項目管理水平低是市政污泥消化項目的現(xiàn)狀。雖然他假設城市污泥的沼氣潛力為10億方,但以目前污泥廠的運行情況,經(jīng)過核算,產(chǎn)生的沼氣尚不足1億方。
王凱軍指出,市政污泥厭氧消化仍處于半封閉時代,政府半壟斷狀態(tài)造成競爭不充分,市場不活分。若想突破這一瓶頸,實現(xiàn)社會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是不可避免的。將市場化的競爭機制引入污泥行業(yè),打破舊模式下的壟斷局面,讓有能力的企業(yè)參與到污泥厭氧消化項目中,在這種情況原有的成本、運營、管理等問題會隨之逐漸解決,污泥沼氣影響中國新能源格局的想法或將實現(xiàn)。
今年7月,李克強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王凱軍強調,污泥處理處置作為公用事業(yè)的一部分,必須走公共服務社會化的道路。破解污泥沼氣能源化的困局是學習德國等發(fā)達國家,按照工業(yè)化的方式進行城市污泥的厭氧處理處置。
王凱軍透露,在近日科技部的會議中,科技部部長萬鋼提出,今后中國4000萬噸的燃氣中,除了2000噸的天然氣外,另一半的2000噸將靠煤和生物燃氣(沼氣)來解決。在這一能源結構中,污泥處理產(chǎn)生的沼氣將占據(jù)多少比例呢,在破解污泥困局的道路上,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