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數據
據不完全調查,早在2006年中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占18億畝耕地的8.3%。此外,因污水灌溉而污染的耕地有3250萬畝;因固體廢棄物堆存而占地和毀田的約有200萬畝。
據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近期披露,受污染的約1.5億畝耕地中,中重度污染耕地大體在5000萬畝左右。
針對當前中國環(huán)境承受能力弱的現狀,在日前召開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世忠呼吁,在不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情況下,鼓勵、引導、支持重金屬污染防控重點區(qū)域內的企業(yè)實施升級改造,實現清潔生產和節(jié)能減排,通過產業(yè)升級和產業(yè)鏈延伸,加速推進重金屬污染由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轉變。
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最近幾年,國內一些地方接連爆發(fā)重金屬中毒事件,引發(fā)全民關注,乃至焦慮和恐慌,同時也敲響了警鐘:污染并非只是對外界的一種傷害,只有環(huán)境才會受到影響,實際上我們的身體同樣也在承受。更關鍵的是要認識到,重金屬污染對處在食物鏈末端的人來說,危害尤甚。因為重金屬中毒損害機體器官往往是終生、不可逆的,且重金屬在動物和人體內都有富集效應,很難自然排出或徹底去除。
據了解,以九三學社中央名義提案的《關于加強對重金屬污染土地治理和開發(fā)利用的建議》披露:某些地區(qū)有近一半耕地遭受鎘、砷、汞等重金屬和石油類有機物污染。即便是有機肥料,由于含重金屬添加劑飼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牲畜糞便中超量重金屬潛入地下,傳遞給農作物。目前,土壤污染還出現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屬污染由工業(yè)向農業(yè)轉移、由城市向農村轉移、由地表向地下轉移、由上游向下游轉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鏈轉移的趨勢。
農業(yè)部部長韓長賦日前表示,今年將開始試點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工作,將劃定重度、輕度和中度三種污染分別加以治理。
然而,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時,土壤修復也需要有技術支撐。土壤修復是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
“兩會”前夕,環(huán)境保護部制定發(fā)布了《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場地環(huán)境調查技術導則》、《場地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導則》、《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污染場地術語》等5項污染場地系列環(huán)保標準,將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實施。
業(yè)內人分析,2014年有望成為我國土壤相關政策的真正落地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