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视频国产_国产精品第13页_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体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水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大會暨 上海水業(yè)嘉年華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水業(yè)人物 » 正文

鄭正-- 復旦特聘教授/博導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12-25  瀏覽次數(shù):1139
核心提示:鄭正-- 復旦特聘教授/博導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yè)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yè)廢水處理大會)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五屆)邀請函 (同期召開固廢滲濾液大會、工業(yè)污泥大會、高濃度難降解工業(yè)廢水處理大會)
鄭正(特聘教授)
環(huán)境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流域污染控制、村落污水處理技術、公園式低污染水深度處理技術、農(nóng)業(yè)與農(nóng)村固廢綜合處理技術等。


鄭正   復旦特聘教授/博導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湖泊主題專家組成員
   
個人經(jīng)歷
        1978-1982年,南京大學學習;
        1982年-1984年,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工作,助教;
        1984年-1998年,江蘇省農(nóng)科院,助研至研究員;
        1994年,日本原子能所和高崎輻照株式會社,訪問學者;
        1998年-1999年,美國邁阿密大學污染控制實驗室,高級訪問學者
        1999-2008年 南京大學,其中1999-2004年任南京大學環(huán)境工程系主任,2004-2008年任南京大學環(huán)境學院院長;
         2009年至今,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
科研簡介
   “十五”期間,承擔負責國家太湖863重大專項子專題(《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示范》),以及負責863鎮(zhèn)江水環(huán)境專項子課題(《濱江帶構建及生物多樣性營造技術研究》)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間,作為負責人主持“十一五”太湖水專項(《復合污染型入湖河流武進港及小流域污染控制技術與工程示范》)課題的實施。目前已經(jīng)形成了基于清流水網(wǎng)的流域污染控制成套技術,正在長三角地區(qū)、云貴高原地區(qū)和湖北、河南等地進行廣泛的幾十萬、幾百萬和千萬規(guī)模的工程示范。迄今為止,已經(jīng)主持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項目20余項,獲得了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已發(fā)表SCI 30余篇,中文核心116篇,申請國際專利2項,獲得國家授權發(fā)明專利40項,主持專著、譯著兩部。
 至今,課題組已發(fā)展至老師、同學有3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博士后4人,博士生10人,碩士生12人。
榮譽獎勵
[1]    江蘇省首屆中青年科技獎(1990)
[2]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6)
[3]    江蘇省“333人才工程”國家級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對象(1997
[4]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2)
[5]    農(nóng)業(yè)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88)
[6]    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
[7]    農(nóng)業(yè)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
[8]    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
[9]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
[10] 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
博士生校外獲獎
    課題組郭照冰、張繼彪、馮景偉曾分別獲得第一屆(2004年)、第四屆(2007年)、第五屆(2008年)上海同濟高廷耀環(huán)?萍及l(fā)展基金會“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獎學金”。
近年主持的部分科研項目
1.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湖泊富營養(yǎng)化綜合控制技術集成研究--湖泊入湖河流污染治理技術及農(nóng)村生活污染治理技術集成研究
2. 國家基金:中國波蘭合作,難降解化學物質的物理處理技術課題
3. 國家自然基金:基于輻照技術抑制越冬期藍藻復蘇的機理研究
4. 橫向課題:貴州飲用水源地上游河流生態(tài)濕地建設項目
5. 橫向課題:大理市喜洲鎮(zhèn)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6. 十一?五太湖水專項,“復合污染型入湖河流武進港及小流域污染控制技術與工程示范”
7. 國家“十二五”重大水專項課題“滇池水體內負荷控制與水質綜合改善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
8.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一期工程(太倉~南通段)專題研究:長江下游深水航道植物原生態(tài)修復設計
9.中英合作項目,面源污染控制的優(yōu)化戰(zhàn)略與技術
10.復旦大學-東英吉利大學合作項目: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水安全
研究方向
流域污染控制
       主要包括: 村落(包括鄉(xiāng)鎮(zhèn))污水處理技術;公園式低污染水深度處理技術;農(nóng)業(yè)與農(nóng)村固廢綜合處理技術;污泥深度脫水及資源化技術;清流水網(wǎng)流域污染控制技術。
 
村落(包括鄉(xiāng)鎮(zhèn))污水處理技術
  鄭正教授課題組在過去的十五“863”、十一五“國家水專項太湖項目”等課題中,對農(nóng)村生活污水的處理特別是脫氮除磷工藝做了大量研究,發(fā)明和優(yōu)化了以復合塔式生物濾池(塔式蚯蚓生態(tài)濾池)、毛細管滲濾溝、跌水曝氣生物濾池、生態(tài)滲透壩、人工濕地、沼氣生物凈化池等為代表的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形成了系列化、標準化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相繼在環(huán)太湖的江蘇蘇錫常、安徽、浙江等地區(qū),并進而在云南、貴州和河南等典型區(qū)域內建立了200多個點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為農(nóng)村污染連片處理打下堅實的工程基礎。
1、復合塔式生物濾池
  本技術適合于居住相對集中的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可用于農(nóng)村生活污水連片處理。
  復合塔式生物濾池系統(tǒng)研究了污水處理系統(tǒng)內動物(蚯蚓)-微生物-植物-土壤-填料的功能、協(xié)同效果,及其對農(nóng)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去除作用的機理,有效解決了污水處理中充氧問題、反硝化階段碳源補充問題、濾池內填料與土壤板結問題、污泥消化問題、有機物降解礦化等關鍵性技術難題,出水水質穩(wěn)定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許多時候甚至達到地表水Ⅳ類水至Ⅱ類水標準(詳見列表)。該項技術被太湖水專項專家組評為“十一五國家水專項太湖項目”五項標志性成果之一。
               復合式生物濾池處理效果對比(mg/L)

單位
日期
采樣
CODcr
NH3-N
TN
TP
一級A標準
2002
 
50
8(5)
15
0.5
地表Ⅳ標準
2002
 
30
1.50
1.5
0.3
日本技術1
080709
進水
224
29.90
32.1
3.26
出水
32
4.19
7.2
0.59
日本技術2
080709
進水
157
20.80
25.1
7.80
出水
41
6.73
9.2
0.67
復合塔式生物濾池
西濾池080709
進水
44
10.51
12.70
1.36
出水
15
0.22
0.57
0.11
西濾池080709
進水
184
23.60
26.10
2.36
出水
7
0.40
0.74
0.34
毛細管滲濾溝
080709
進水
155
35.10
38.10
3.90
出水
3
0.22
0.57
0.12
注:監(jiān)測結果由太倉市環(huán)保局監(jiān)測提供

主要工藝參數(shù):
  1. 處理能力: 10-100 m3/d
  2. 占地面積: 50-200 m2
  3. 水力負荷:1.5 m3/(m2d)
  1. 停留時間: 2-4 h
  2. 裝置成本: 2500-3500元/噸
  3. 運行費 : < 0.15元/噸
部分工程照片
IMG00008-20101212-1037

IMG_0015
2、毛細管滲濾溝
  本成果適用于處理分散居住農(nóng)戶產(chǎn)生的生活污水,可作為連片處理中集中型技術的有益補充,收集處理約3-10戶左右的農(nóng)戶生活污水,日處理水量為1噸以內,占地面積40㎡,裝置建設成本約4000元,運行時無動力消耗,使用壽命30年以上,處理效果可達地表水Ⅳ類水標準(監(jiān)測結果如上表所示)。

  農(nóng)戶排出的生活污水首先進入化糞池,化糞池的上清液經(jīng)PVC穿孔管或陶土管自流至滲濾溝。在配水系統(tǒng)的控制下,經(jīng)布水管,分配到每條滲濾溝中。通過礫石層的再分布,沿土壤毛細管上升到植物根區(qū),污水中的營養(yǎng)成分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及根系吸收利用,同時得到凈化。待毛細管滲濾系統(tǒng)建成后,在其表面種植各種蔬菜,利用蔬菜的蒸騰作用將水分充分吸收和消耗。這樣既實現(xiàn)了生活污水零排放,又為農(nóng)民提供了穩(wěn)定的蔬菜來源。

IMG_2319

太倉某村毛細管滲濾溝系統(tǒng)

公園式低污染水深度處理技術
  鄭正教授課題組將園林設計的思想應用到低污染水深度處理,最大限度借助景觀建設,利用地域空間,減少投資,以水邊景觀帶的表現(xiàn)方式,實現(xiàn)地表徑流的處理和污水處理廠尾水的深度處理。基于此,課題組開發(fā)了一系列組合技術實現(xiàn)各種來源的低濃度污染,重點解決在低的C/N比值下NH3-N與TP的進一步去除問題。
案例: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將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出水通過復合塔式生物濾池,通過濾池中的植物-微生物-動物-土壤的協(xié)同作用,對低污染水中的污染物進行吸收利用與生態(tài)處理;濾池的出水進入水生植物塘系統(tǒng),通過植物、微生物和的聯(lián)合作用對污染物進行降解,最后進入潛流濕地,通過植物,微生物和填料的聯(lián)合作用在對剩余的污染物進行降解。填料方面研究了改性天然沸石吸附氨氮、天然沸石曝氣生物濾池+硫/天然沸石固定床,去除尾水中氨氮、TN和部分COD。對于除磷部分,研發(fā)了前置除磷工藝,中間生物活性炭濾池同步化學除磷工藝,以及后續(xù)人工濕地中爐渣、碎磚石和碎混凝土塊等建筑垃圾作為人工濕地填料,同時選擇合適的挺水植物作為濕地植物,出水指標達到地表水IV類以上標準。
農(nóng)業(yè)與農(nóng)村固廢綜合處理技術
  農(nóng)村與農(nóng)業(yè)固廢,主要包括農(nóng)村秸稈、農(nóng)村養(yǎng)殖、畜禽糞便及農(nóng)村廢棄植物,特別是生態(tài)治理過程中的功能性植物。
  結合秸稈沼氣發(fā)酵產(chǎn)生的氣液固三相開發(fā)了沼氣生態(tài)凈化及CNPW(C=碳,N=氮,P=磷,W=水)循環(huán)技術體系,技術路線圖如下圖所示。通過兩相混合發(fā)酵技術處理秸稈及糞便,產(chǎn)生的沼氣通過藻液進行生態(tài)凈化,去除其中的二氧化碳,凈化后的沼氣甲烷含量由50%-60%提高至80%-90%,大大提高沼氣熱值和燃燒性能。二氧化碳作為藻類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促進藻類和水生植物的增殖,其增殖的生物量又可作為沼氣發(fā)酵的原料,在藻類和水生植物的增殖時,迅速吸收沼液中的營養(yǎng)元素,例如N、P、K等;藻類的絮凝作用等促進了沼液中COD等污染物的沉降,對沼液起初步的凈化作用。利用生態(tài)處理的方法對沼液進一步處理,使其脫色除臭,尾水回用至畜禽養(yǎng)殖(主要為沖圈水)以及作為發(fā)酵原料的稀釋水,形成了工藝體系中水循環(huán),剩余尾水處理達標后可作為景觀用水或直接就近排入水體中。沼渣添加畜禽糞便,調配后進行堆肥,發(fā)酵穩(wěn)定后作為生態(tài)肥料用于農(nóng)田或景觀工程中,形成了營養(yǎng)元素的循環(huán),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業(yè)已在貴州、江蘇等地開展工程示范。
  關鍵技術代表:農(nóng)村與農(nóng)業(yè)固廢高效混合厭氧發(fā)酵工藝,沼氣甲烷原位富集技術研究、沼液沼渣綜合利用技術等。

圖片1
沼氣生態(tài)凈化及CNPW循環(huán)技術路線圖
污泥深度脫水及資源化技術
  自主開發(fā)了“污泥深度處理系統(tǒng)”、“污泥堆肥制有機肥”和“利用污泥生產(chǎn)的有機肥進行生態(tài)修復”技術工藝,滿足了當前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需求。本技術不僅解決了污泥作為固廢的污染問題,還可使得污泥作為制有機肥的原料而得到資源化利用。制成的有機肥,可根據(jù)當?shù)氐耐临|條件和植物種類進行營養(yǎng)配置,輔以專利的環(huán)境材料固土技術和植物配置技術,可用于當?shù)厥然纳降木G化、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及廢棄礦區(qū)和廠區(qū)的生態(tài)修復等用途,從而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生態(tài)修復
 本工藝的流程如下圖所示:
污泥脫水制有機肥
污泥深度脫水及資源化技術路線圖

案例:采用常規(guī)板框壓濾設備即可使得污泥的含水率小于60%,污泥經(jīng)過處理后體積減少一半。污泥處置成本一般在60元/噸~100元/噸左右,設備投資約1.2萬元/噸。本技術的投資和運行費用僅為常規(guī)污泥干化工藝的一半。污泥深度脫水后其量約為原來的一半,可用于制有機肥,生產(chǎn)線投資約為7萬元/噸,生產(chǎn)的有機肥可根據(jù)當?shù)氐耐临|條件和植物種類進行營養(yǎng)配置,輔以專利的環(huán)境材料固土技術和植物配置技術,可用于當?shù)厥然纳降木G化、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及廢棄礦區(qū)生態(tài)修復等用途。該項目的實施可為國內外污泥的資源化綜合利用提供典型的示范案例。目前該技術流程已經(jīng)成熟,在國內外均處于領先水平。
案例照片:


污泥脫水流程照片
清流水網(wǎng)流域污染控制技術
  在過去的十五“863”、十一五“國家水專項太湖項目”中,以及“十二五”項目建議中,系統(tǒng)研究、開發(fā)了流域內面源污染來源特征及控制技術,從流域層面對流域內污染物總體控制,主要通過集成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農(nóng)村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和地表低污染水深度處理技術,并借助各種生物、生態(tài)處理技術的集成,整合物理高性能環(huán)境過濾材料和環(huán)境生物技術生物手段,經(jīng)過農(nóng)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農(nóng)村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地表低污染水深度處理技術,以及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等多種自然生態(tài)處理途徑,全面實現(xiàn)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并進行規(guī);墓こ淌痉。同時,通過復合生物生態(tài)濾池和、人工濕地深度處理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尾水、提升河岸邊坡緩沖攔截、高強度大孔生態(tài)護坡材料等系列技術,采用研發(fā)河、溝、塘、浜、田聯(lián)網(wǎng)清流水網(wǎng)技術,建立流域水土保持林生態(tài)工程,提升河岸邊坡緩沖攔截技術、高強度大孔生態(tài)護坡材料技術等,對小流域低濃度污染水進行有效攔截和自然生態(tài)深度處理,并進行工程示范和規(guī);、產(chǎn)業(yè)化推廣,使得污染控制區(qū)出水達到相應的地表水標準,有效削減農(nóng)村污水與農(nóng)村流域面源污染進入水體的總量的水污染負荷。


清流水網(wǎng)概念圖

  承擔的國家級流域水污染控制研究項目包括,十五“863”期間的“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術與示范”,和“鎮(zhèn)江內江濱江帶污染控制與生態(tài)建設課題”,在“十一五”期間的“復合污染型入湖河流武進港及小流域污染控制技術與工程示范”和“直湖港及小流域污染綜合整治方案及工程示范”,得到許多中外專家的贊賞與好評。此外,在河流污染控制工程方面,課題組承擔了昆山千燈浦人工濕地項目和河南駐馬店市確山縣紅色之旅主題濕地公園的設計。之后,又設計并實施了以污水處理和生態(tài)景觀為主題的貴州省清鎮(zhèn)市東門河濕地公園,在每天處理5000至兩萬噸污水的同時,促進濕地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實現(xiàn)了濕地景觀的自然化,提高了生物多樣性,為游人提供生機盎然的、多樣性的游憩空間。
  代表性關鍵技術:新型環(huán)境工程材料濾池、物生一體化技術、農(nóng)田廢水生態(tài)攔截技術、生物帶-生物竹炭處理技術、濕地公園等。

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zhèn)紅色之旅主題濕地公園效果圖
鳥瞰
貴州東門河濕地公園設計效果圖
近兩年部分論文
[1] Yue.gan. Liang, Zheng. Zheng*, Xingzhang. Luo, Y.-b. Si, D.-j. Cao, E. Nie and B. Chen. Lime pretreatment to improve methane production of smooth cordgrass(Spartinaalterniflor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17)(2013),337–344.
[2] Wang, J.Q., Zheng, B.G., Zhang, J.B., Zheng, Z.*. Degradation of the Antibiotic Sulfamethoxazole in Aqueous Solutions by gamma-Irradiation.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5(3)( 2013), 1536-1540.
[3] Longmian Wanga, Xingzhang Luo, Yimin Zhang, Jianying Chao, Yuexiang Gao, Jibiao Zhang, Zheng Zheng.Community analysis of ammonia-oxidizing Betaproteobacteria at different seasons in microbial-earthworm ecofilters. Ecological Engineering ,51 (2013) 1– 9.
[4] Longmian Wang, Zheng Zheng, Yimin Zhang, Jianying Chao, Yuexiang Gaoa , Xingzhang Luo , Jibiao Zhang. Biostabilization enhancement of heavy metals during the vermiremediation of sewage sludge with passivan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44– 245 (2013) ,1– 9.
[5] Luo, X.Z., Zheng, Z., Greaves, J., Cooper, W.J., Song, W.H. Trimethoprim: Kinetic and mechanistic considerations in photochemical environmental fate and AOP treatment. Water Research, 46(4)( 2012), 1327-1336.
[6] Liu, Q., Zheng, Z. *, Yang, X.Y., Luo, X.Z., Zhang, J.B., Zheng, B.G. Effect of factors on decolorization of azo dye methyl orange by oxone/natural sunlight in aqueous solu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19(2)(2012), 577-584.
[7] Zheng, B.G., Zheng, Z.*, Zhang, J.B., Liu, Q., Wang, J.Q., Luo, X.Z., Wang, L.H. Degradation Kinetics and By-Products of Naproxen in Aqueous Solutions by Gamma Irradiat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29(6)( 2012), 386-391.
[8] Zheng, B.G., Zheng, Z.*, Zhang, J.B., Luo, X.Z., Liu, Q., Wang, J.Q., Zhao, Y.F. The removal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water by gamma-ray irradia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85(2012), 165-170.
[9] Yan, C., Zhang, H., Li, B., Wang, D., Zhao, Y.J., Zheng, Z. *. Effects of influent C/N ratios on CO2 and CH4 emissions from vertical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ing synthetic municipal wastewater.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3(2012), 188-194.
[10] Wang, J.Q., Zhang, J.B., Ma, Y., Zheng, B.G., Zheng, Z.*., Zhao, Y.F. DEGRADATION OF ATRAZINE IN WATER BY GAMMA-RAY IRRADIATION. 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1(9A)( 2012), 2778-2784.
[11] Zhao, Y.J., Yan, C., Li, Y.L., Li, J.H., Yang, M., Nie, E., Zheng, Z.*, Luo, X.Z. Effect of C/N ratios on the performance of earthworm eco-filter for treatment of synthetics domestic sewag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19(9)( 2012), 4049-4059.
[12] Wang, Z.F., Nie, E., Li, J.H., Yang, M., Zhao, Y.J., Luo, X.Z., Zheng, Z. *. Equilibrium and kinetics of adsorption of phosphate onto iron-doped activated carb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19(7)( 2012), 2908-2917.
[13] Hu, C.W., Ou, Y.X., Zhang, D.Y., Zhang, H., Yan, C., Zhao, Y.J., Zheng, Z. Phytoremediation of the polluted Waigang River and general survey on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19(9)(2012), 4168-4175.
[14] Wang, Z.W., Lu, X., Liang, Y.B., Zheng, Z. A Marteilia-Like Parasite in Blue Mussels Mytilus edulis in China. Journal of Aquatic Animal Health,24(3)(2012), 161-164.
[15] Zheng, B.G., Zheng, Z.*, Zhang, J.B., Luo, X.Z., Wang, J.Q., Liu, Q., Wang, L.H. Degradation of the emerging contaminant ibuprofen in aqueous solution by gamma irradiation. Desalination, 276(1-3)( 2011), 379-385.
[16] Liang, Y.G., Zheng, Z. *, Luo, X.Z., Guo, F.H., Wang, L.M., Zhang, J.B. Effect of mesophilic and thermophilic conditions on changes of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mooth cordgrass via dry digestion proces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68(2)( 2011), 544-552.
[17] Liang, Y.G., Zheng, Z. *, Hua, R.M., Luo, X.Z.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imultaneous lime treatment and dry digestion of smooth cordgrass for biogas produc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74(1)( 2011), 175-181.
[18] Wang, L.M.A., Zheng, Z. *, Luo, X.Z., Zhang, J.B.A.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of a microbial-earthworm ecofilter for removing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from synthetic domestic wastewater.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95(2011), 245-253.
[19] Liu, Q., Luo, X.Z., Zheng, Z. *, Zheng, B.G., Zhang, J.B.A., Zhao, Y.J., Yang, X.Y., Wang, J.Q., Wang, L.H. Factors that have an effect on degradation of diclofenac in aqueous solution by gamma ray irradi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18(7)( 2011), 1243-1252.
[20] Li, J.H., Yang, S.G., Zheng, Z. *, Song, H.M., Meng, Z. Anaerobic batch co-digestion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and potat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45(1-3)( 2011), 81-95.
[21] Wang, L.M., Guo, F.H., Zheng, Z.*, Luo, X.Z., Zhang, J.B. Enhancemen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performance, and assessment of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using tower vermifiltra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02(20)( 2011), 9462-9470.
[22] 李坤權,李燁,鄭正,桑大志. 高比表面生物質炭的制備、表征及吸附性能[J]. 環(huán)境科學,2013,v.3401:328-335.
[23] 趙永富,鄭正,鄭賓國,汪昌保,李俐俐. 輻射去除飲用水中的內分泌干擾物PAEs[J]. 核技術,2012,v.3509:680-685.
[24] 陳廣銀,鄭正,常志州,王海芹,葉小梅. 堿后處理對互花米草沼渣理化特性的影響研究[J]. 環(huán)境科學,2012,v.3312:4406-4411.
[25] 方淑波,賈曉波,安樹青,鄭正. 鹽城海岸帶土壤重金屬潛在生態(tài)風險控制優(yōu)先格局[J]. 地理學報,2012,v.6701:27-35.
[26] 方淑波,葉屬峰,賈曉波,田壯,聶耳,鄭正. 鹽城海岸帶表層土壤重金屬潛在生態(tài)風險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2,v.2101:86-91.
[27] 梁越敢,花日茂,李學德,鄭正,羅興章,梁睿. 兩相厭氧發(fā)酵互花米草的特性[J]. 環(huán)境化學,2012,v.3103:360-366.
[28] 郭飛宏,張繼彪,鄭正. BP神經(jīng)網(wǎng)絡對蚯蚓濾池處理COD的模擬預測[J]. 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2,v.604:1197-1201.
[29] 郭飛宏,汪龍眠,張繼彪,鄭正. 蚯蚓生態(tài)濾池對農(nóng)村生活污水的深度凈化效果[J]. 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2,v.603:714-718.
[30] 郭飛宏,張心良,汪龍眠,張繼彪,鄭正. 太湖地區(qū)農(nóng)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態(tài)處理技術選擇分析[J]. 中國給水排水,2012,v.28;No.32820:48-51.
[31] 楊曉英,羅興章,隋國棟,鄭正. 基于清流水網(wǎng)的流域水污染控制戰(zhàn)略和技術體系[J]. 自然雜志,2012,v.34;No.28902:102-107+128.
[32] 楊曉英,羅興章,鄭正,方淑波. 平水期和豐水期殷村港污染物濃度時空變異比較研究[J]. 環(huán)境科學,2012,v.3309:3051-3056.
[33] 楊曉英,李紀華,李因梁,田壯,鄭正,方淑波. 常駐農(nóng)民水污染控制意識的地域比較、影響因素及政策涵義[J].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2,v.34;No.23910:88-94.
[34] 王家齊,鄭賓國,劉群,李云,梁凌,張繼彪,鄭正. 紅楓湖流域生態(tài)補償斷面水質監(jiān)測與補償額測算[J]. 環(huán)境化學,2012,v.3106:917-918.
[35] 王家齊,鄭賓國,劉群,張繼彪,羅興章,郭飛宏,鄭正. 介質阻擋放電對湖泊水華藍藻的去除[J]. 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2,v.608:2477-2482.
[36] 王曦曦,倫琳,張繼彪,鄭正. 改進型曝氣生物濾池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J]. 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2,v.606:1829-1833.
[37] 黃偉麗,吳江濤,張繼彪,鄭正,周進豐. 復合式生物濾池處理農(nóng)村生活污水工程實例[J]. 環(huán)境工程,2012,v.30;No.17905:47-49.
[38] 李紀華,王正芳,鄭正. 爐渣填料用于前置反硝化BAF處理生活污水的啟動性能研究[J]. 環(huán)境工程,2012,v.30:41-43.
著譯書目
[1]   主持翻譯《環(huán)境工程標準手冊》,科學出版社,2003年.
[2]   主持編著《環(huán)境工程學》,科學出版社,2004年.
聯(lián)系方式
上海市楊浦區(qū)邯鄲路220號 郵編:200433
復旦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
電話:021-65643342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yè)網(wǎng)/>
</div>
<div   id=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