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排放一體化雨水管道系統(tǒng)在雨水調蓄工程中的應用
王宏偉 彭志剛 高俊斌
(北京泰寧科創(chuàng)雨水利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02211)
北京市地方標準《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guī)范》(DB 11/685-2013,以下簡稱“地標”)2014年2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規(guī)范中規(guī)定雨水入滲設施宜根據匯水面積、地形、土壤地質條件等因素選用透水鋪裝、淺溝、洼地、滲渠、滲透管溝、入滲井、入滲池、滲排一體化設施等形式或其組合。綠地內表層土壤入滲能力不足時,可增設人工滲透設施。
滲排一體化系統(tǒng)一般設置在綠地或道路綠化隔離帶中,兼有雨水輸送及雨水下滲的功能設施,雨水在滲排系統(tǒng)中的排出過程中有一部分下滲至地下,是一種生態(tài)的雨水排除設施。該系統(tǒng)作為場地內外排措施的滲排一體化系統(tǒng)、外排雨水管及溢流雨水管等,應滿足場地內的外排水設計標準,高于外排水設計標準的雨水徑流均應在場地內自行消納。當滲排一體化系統(tǒng)代替排水管道使用時,其排水流量、水力坡度及下游管道高程關系等均應滿足排水要求。
1滲排一體化系統(tǒng)的設置要求
(1)土壤滲透系數:宜大于1×10-6m/s。
(2)地下水位距離滲透面高差大于1.0 m。
(3)當入滲系統(tǒng)空隙容積計為調蓄設施時,應滿足其入滲時間不大于12 h。
(4)滲透井(管)外徑距建筑物基礎邊線不能小于3.0 m。
(5)滲透管不宜設在車行路面下,當橫穿道路時,道路下和道路外延1.5 m處不應采用滲透管,可采用一般排水管。
(6)滲透檢查井之間的管道敷設坡度宜采用0.01~0.02。
(7)滲透檢查井的間距不應大于滲透管管徑的150倍。
(8)當雨水入滲設施埋地設置時,需在其底部和側壁包覆透水土工布,土工布單位面積質量宜為200~300 g/m2,其透水性能應大于所包覆滲透設施的最大滲水要求,并應滿足保土性、透水性和防堵性的要求。
2北京地區(qū)滲透排放一體化系統(tǒng)設置條件
2.1滲排一體化管道系統(tǒng)土壤滲透系數
“地標”要求采用滲排一體化管道系統(tǒng)土壤滲透系數需大于1×10-6m/s。北京地區(qū)多為粘質粉土,其土壤滲透系數為1×10-6 ~6×10-6 m/s,土壤滲透性能良好,具有鋪設滲排一體化管道系統(tǒng)的優(yōu)越土壤條件。
2.2地下水位
北京是一個特大型缺水城市,地下水超采嚴重,截至2014年1月底,北京市平原區(qū)地下水平均埋深24.5 m,與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0.3 m,與超采前的1998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12.83 m。
懷柔、平谷、昌平等地的應急水源地自2003年建成以來,從開采初期的地下水埋深10 m,下降到目前的40多米。整個北京市除局部河道附近地下水位較高以外,其他區(qū)域地下水位埋深較深,具備敷設滲排一體化管網的條件。
3滲排一體化系統(tǒng)的實施方案
結合具體項目所在區(qū)域的土壤土質以及地下水位高度,將原設計方案中具備條件的普通雨水排水系統(tǒng)改為雨水滲透排放一體化系統(tǒng),即將布置在綠化帶中距建筑結構基礎大于5 m且管徑為DN300的普通雨水排水管改設為滲透排水管,采用滲透檢查井替換普通雨水檢查井,其設置形式如圖1a所示。本文選用1 000 m滲透排放一體化管網,來計算評估其在雨水調蓄中的作用。滲透排放一體化管網儲水區(qū)域如圖1b所示。
4滲排一體化系統(tǒng)儲水量計算
4.1雨水滲透管渠儲水量計算
DN300雨水滲透管渠斷面如圖2所示,雨水滲透排水管外級配礫石層的截面尺寸約為900 mm×900 mm,每米DN300滲透管道在一次降雨后可調蓄雨水量(降雨結束后滲透):
Q管=1×0.9×0.9×0.21=0.17(m3)(其中0.21為滲透管道外圍級配碎石的孔隙率)。
計算假定滲透管線長度為1 000 m,即一次降雨
滲透管可調蓄雨水量為:
Qs1=1 000×0.17=170(m3)。
4.2雨水滲透井儲水量計算
DN800型雨水滲透檢查井剖面如圖3所示,每座雨水滲透檢查井不與滲透管道連接的一側或者兩側設置級配礫石的厚度均為200 mm,設置級配礫石的高度高于下游出水管管頂100 mm,且低于滲透井井底100~150 mm,即連接管徑為DN300的進出水管的滲透井外圍級配礫石的高度約為1 000 mm。每座DN800的雨水滲透井整個級配礫石層的截面尺寸約為1 200 mm×1 000 mm,一次降雨后可調蓄雨水量(降雨結束后滲透):
Q井=(1.2×1.2-π0.42)×1.0×0.21+π0.42×1.0=0.70(m3)(其中0.21為滲透管道外圍級配碎石的孔隙率)。
計算假定滲透井間距為25m,則1 000 m滲透排水管間滲透井數量為40座,即一次降雨滲透井可調蓄雨水量為:
Qs2=40×0.70=28.0(m3)。
經上述計算可得出,每1 000 m滲透排水管含管道間的滲透井儲水總量
Qs=Qs1+Qs2=170.0+28.0=179.0(m3)。
5小結
雨水滲透排放是雨水間接利用的常用方式。雨水滲透排一體化系統(tǒng)可以在不降低雨水排水系統(tǒng)排水能力,盡量不影響排水系統(tǒng)排水路徑的前提下,實現雨水在管網內的儲存滲透,大大削減了區(qū)域內設置雨水調蓄水池的規(guī)模,同時有效實現補充地下水、提升地下水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增加排水區(qū)域安全系數的目的。通過雨水的滲透及儲存,減少區(qū)域內雨水排出量和徑流量,改善了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