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2年7月21日以后就開始實施了雨水控制與利用的強制性的規(guī)定,2012年就把雨水控制利用的指標用在了規(guī)劃指標上,項目的立項與審批上。在2013年的7月份,我們雨水控制與利用的設計規(guī)范,強制性規(guī)定出臺,10月份和12月份分別是施工圖審查規(guī)定和施工圖的送審標準出臺,所以說在設計層面上,現(xiàn)在是強制性的所有的項目都要做這個雨水利用的工程。這個就是地方標準,涵蓋了建筑小區(qū)和市政的一些工程,現(xiàn)在正在編制當中的是施工驗收規(guī)范,已經送審稿完成,大概今年出臺,還有一個標準做法,牽扯到海綿城市,我們原來叫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很多人沒有相關的經驗,所以在大面積的實施這個工程的時候,這些東西都在成套密集的出來。截至2011年,就是這個規(guī)范出來之前,北京市已建成的雨手機池子303萬平米,共建設透水鋪裝315萬平米,2014年2月1號規(guī)范實施以后,不完全統(tǒng)計到8月份只半年的時間,有1000余個項目通過設計審查,總的調蓄能力達到100萬立方米。
奧林匹克中心區(qū)就在鳥巢附近,一共84.7萬平方米的這么一個區(qū)域,這是咱們國家第一個做雨水大規(guī)模的項目,實施了雨水控制與運用工程,實施了84.7公頃,綠化面積22.64,透水鋪裝面積17.16公頃,水系面積16.47公頃,雨洪集水池9個,溶劑7200方,地下空間11000方,總的來說無論從規(guī)模上來說,還是從安全度來說都是比較高的,因為我們是第一個做的時候沒有什么經驗。
基于自然凈化的理論,主要是北京市比較適合,北京市跟西安,總的降雨量比西安要少,而且地下水位下降的很厲害,北京市全年的降雨可能有一場到兩場,很著名的7.21和6.28分別2011和12年都是下了一場雨,7.21降到了近1/3的降雨,所以這個時候降雨很集中,如果我們做很大的水池子,非但不經濟,另外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做很大的水池子我們收不了多少水,所以我們策略以下滲為主。這張圖就是我們60米寬的中軸路,中間有24米是石頭,旁邊是透水鋪裝,讓打到土壤里頭去。這個是下沉花園,就奧林匹克公園鳥巢北邊有一個下沉的公園,跟周邊的地鐵站跟24萬平方米的地下建筑銜接,這個區(qū)域我們當時設計的時候,就把防洪跟雨水利用結合起來,我們在這個地方做了一個大的蓄洪排水,上面的空間調蓄用的,底下有個溝是排水用的,同樣我們都做了透水的路面,如果是下小雨的時候,我們透水路面會在地板上到這個溝里面去,只有下大雨的時候,我們才會進到蓄洪函里面去。雖然說地面上看到很多的綠地,這種集約化的建設底下的空間很少,這個就是水系和種植路面的一些做法,這個是現(xiàn)場的一些情況?偟膩碚f67毫米以下的降雨是沒有外排的,這個應該說比較保守,我們現(xiàn)在提的是33.55兩年一遇的降雨量,65毫米的降雨實際上是沒有外排的。
第二個案例是大明宮。當時我們09年開始做這個項目,景觀設計的時候我們就考慮了一個水系,就是有一個太液池,恢復太液池和一個大水系的水面,這個太液池的水,我們當時認為當然是有水庫來補水,但是我們把周邊的綠地已經作為我們太液池補水的水源,我們當時借鑒的是奧林匹克公園,也是在綠地里頭做了雨水口,為了進水的水質好一點做了一些設施,這個都排到水系里面去,這個應該是比較好的,到目前為止,當然水質是有問題,但是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
迂道廣場丹鳳門以北,這個廣場我們當時建筑師做的時候,是一個全平的廣場,地面上沒有坡度,為什么呢?因為西安是古都,底下80公分以下是唐朝的土,算古董,不讓挖出來,所以保護性建設的時候我們沒有把它做成坡,所以上面做了透水鋪裝,在底下做了很多溝,18米的一個溝,然后直溝到干溝,然后排走,因為是入滲下去的,到含元殿下面還有一個小水系。這個項目承建期是10年,7.21是20年一遇,地面上沒有明顯的積水,這個按10年一遇的排水做的,11年的9月我回來了一次,正好西安下了一場比較大的雨,大概有10年以上的降雨,比較著名的就是白鹿原那邊有個路塌了,壓死了幾個人。
最后一個案例,北京市現(xiàn)在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地下空間,這個地下空間是在很著名的一個區(qū)域,叫CBD的核心區(qū),央視大樓的南邊,長安街以北,應該在國貿橋的東北角,這個區(qū)域一共有400米×500米的區(qū)域,北京都是超高層,一共有15棟樓,整體開挖了地下5層,我們這個工程是地下空間市政設施和中央許地。整個中央綠地,地面上是道路和綠地,建筑高度30米,實際上是一個很小的建筑,只有文化中心,實際上基槽深度26.2,地下5層,3層停車,2層商業(yè)配套,1層跟其他的地鐵站銜接的人行通道,就是這樣一個集約的區(qū)域,這個是我們的市政管線。我們這個地方怎么來做LID的設計,這個區(qū)域因為硬化程度比較高,所以我們要消除硬化對周邊區(qū)域的影響,下游管道的影響和小環(huán)境的影響,但是補充地下水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整個區(qū)域是整體開挖的,我們只能減小,所以我們還是采用就地入滲,我們采取奧林匹克公園地下空間的做法,做了很多個排水管,不同的區(qū)域采用了不同的做法,因為我們做了綜合溝的設計,我們市政的道路底下是一個綜合溝,這個是剖面,大家看雨水是進了溝的,溝的邊上有一些結構空間,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辦法安排成其他的溝,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把它調整過來跟雨水管道相連的區(qū)域,我們用結構空間作為超標準雨水的蓄水空間,來加大我整個區(qū)域的排水能力。這個是我的機動車道底下很可憐的小人行道做的透水鋪裝,這個也是比較好,我們在奧林匹克公園的時候,這個樹做了一些小實驗,如果做了這些框的話,澆灌量會大幅度減少。下沉廣場仍然做了兩個比較大的調蓄池子。這個區(qū)域有52.2萬的地下空間,所以人員的地下出口特別多,如果房子起來了,又把周邊的景觀給破壞掉了,這種情況下如果這個區(qū)域積水的話,我這個底下的空間就會很嚴重,所以建筑大學給我們做了一個計算機軟件的區(qū)域的模擬。這個就是我們的這個溝,這個就是我們的雨水,藍色的是雨水。
我們在出入口也有一些心得,你看這個剖面很典型,我所有畫的綠色斜線的部分都是沒有太大作用的結構空間,我們都把它作為雨水的調蓄池,下層的空間正好是進來的雨水,我們都把它引到這個底下,這個坡道的安全性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