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视频国产_国产精品第13页_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体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2019年中國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屆)日程暨邀請函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水業(yè)新聞 » 正文

20年前國內已有城市建地下管廊 有廊不入,地下綜合管廊閑置讓人心疼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5-08-14  瀏覽次數(shù):194
核心提示:20年前國內已有城市建地下管廊 有廊不入,地下綜合管廊閑置讓人心疼
青島歐仁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中國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屆)日程暨邀請函
 



河西地下管廊建成一年成擺設

有廊不入,建設管理問題突出

有廊不入,地下綜合管廊閑置讓人心疼

 

 

雖然國內最早20年前就已經著手建設地下管廊,但時至今日,幾乎都和剛竣工投用一年的河西新城地下綜合管廊是同一個尷尬:大部分預留空間成了閑置的擺設。入廊無強制法規(guī)、維管無標準、權和利分配無體系等問題成了每個已建成的綜合管廊所直面的共同問題。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可以說是一場昂貴的地下管線革命,是“埋在地下的政績”,所以在國內不少地方,地下管廊都被稱為市長工程。意思是不光花錢還需主要領導牽頭協(xié)調管理。為避免張楊路管廊的遭遇,目前國內很多地方都選擇在開發(fā)區(qū)、新區(qū)等新建城區(qū)修建。由一個強有力的新區(qū)管委會來統(tǒng)籌管線單位入溝。如廣州選在大學城,青島選在高新區(qū),寧波選在東部新城。即便如此,能說所建管廊起到當初預想效果的幾乎沒有,像河西新城這樣只能協(xié)調區(qū)內部分市政管線入廊是共同現(xiàn)象。

由于管廊修建在道路以下,里面鋪設的包括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駐地單位專用等幾十條管線,相關權屬單位有的有關聯(lián),有的八竿子打不著。“在既沒有法律強制要求,又沒有強力部門推動的情況下,憑什么依據(jù)讓別人入廊。”專家告訴記者。

像張楊路管廊建成后,浦東新區(qū)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共同溝管理所,掛靠在道路管理部門下面。后來,這個部門先后被劃到環(huán)保、市政、建設交通委,再后來建設交通委分家,以致目前說不清究竟歸誰管,如此又帶來了后期維管資金如何劃撥的問題。大部分施工單位考慮到后期可能付費,多選擇另外開挖就是不入廊。

如果說后期權屬管理只是技術問題的話,前期所需的巨量建設資金也是大問題。記者翻閱目前在建或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的城市,沒有一個是大規(guī)模開工建設的。拋開相關部門對于建成后閑置的擔心不說,像上海松江大學城的項目,以至于投入太大,規(guī)劃中的三期甚至是更遠規(guī)劃,在勉強建完第一期后就卡殼停工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目前全國都沒有一個關于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規(guī)范,對于部分手頭寬余的企業(yè)來說,如其后期可能付費入“公”廊,還不如先期我自己建,南京個別提供市政公用設施的企業(yè)就如此。這種情況不僅會給未來的協(xié)調帶來更大的麻煩,因為標準、接口不統(tǒng)一,還可能給以后綜合管廊建設帶來巨大的浪費。

地下綜合管廊(資料圖片)

20年前國內已有城市建地下管廊

作為全國最早修建地下綜合管廊的城市,上海在1994年浦東新區(qū)剛成立時旨在配合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就在區(qū)內一條主干路張楊路修建了該設施,總長11.125公里。如今,上海已經有張楊路、世博園、嘉定區(qū)安亭新鎮(zhèn)和松江大學城、光明新區(qū)等多條地下綜合管廊。雖然后修的等級和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但都逃不脫共同的尷尬。即雖然有管廊,但周邊施工仍然選擇繞道而走,而且是在絕大多數(shù)管廊仍然免費入駐的情況下。

由于過去被稱之為共同溝的地下綜合管廊近年來被看成是現(xiàn)代城市的一個標志,尤其是國家部委陸續(xù)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后,國內諸多城市都對地下管廊抱有極大的熱情。包括北京、廣州、寧波、合肥、南京都先后把地下管廊列入規(guī)劃,并動手實施。青島甚至宣稱要投入20億在高新區(qū)打造50公里全國最長的地下管廊。

“地下管廊之所以受到各地青睞,除可以拉動地方投資外,更大好處是梳理城市雜亂的地下管網(wǎng),避免拉鏈馬路浪費,反復擾民的現(xiàn)象發(fā)生。”南京測繪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蘆院長表示。

市場化操作能否成為破局鑰匙

建設投入雖大但收益更可觀

考慮到目前各地的地下管廊建設規(guī)模都不大,實際使用率也相對有限,且均為政府財政投入。所以幾乎所有項目從設計、建設到后期維護都是政府承擔,使用單位免費入廊,但這種辦法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也不利于地下綜合管廊的規(guī);ㄔO。

“如果采用市場化手段,即便地下管廊有公共屬性,但仍然需要保證投資方的合理收益,畢竟投入太大了。”蘆院長告訴記者,如果南京未來想在城區(qū)大范圍推廣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必須先行立法,強制入廊。一旦能覆蓋一個地區(qū)的地下綜合管廊建成,路面不允許再發(fā)生任何管線開挖。尤其是建筑密集、人員集中、投入更大的主城。此外,任何市政工程都不可避免涉及到誰牽頭、誰出錢、誰來建、誰入廊,包括后期歸口管理。

專家建議,根據(jù)國外的經驗,尤其是建設資金方面有很多方式可以嘗試。比如財力富足的地方可以財政獨立承擔,把地下管廊建設作為地方民生工程來做,多級財政共擔,分片分區(qū)來做。財力有限的,政府掏一部分,市場化運作社會融資一部分,將共同享受未來收益。“公司化運作,企業(yè)分片區(qū)買斷,政府保證收費年限的做法也是解決辦法之一。”蘆院長告訴記者,目前能最快推進的辦法是讓現(xiàn)有管線權屬單位共同出資,建好后,后期入廊的管線收益部分大家再以出資比例分攤。

記者陳彥

此前,網(wǎng)上曾流傳在法國如果把戒指丟在下水道里打個電話就能找回來的說法,無論事實是否如此,但多少可以說明從1833年就開始建設的地下管廊對于巴黎城市發(fā)展的意義。

南京目前正進行中的全市地下管網(wǎng)綜合普查同樣花費不小。拋開前期勘測投入不算,即便在設計、施工相對簡單的新城地區(qū),地下管廊每公里的建設投入也需要約6000萬。“如果老城區(qū)要做這種地下綜合管廊,根據(jù)建設部相關要求測算,即便以目前的物價水平每公里也需要8000萬到1.2億,越往后拖花費越大。”南京市規(guī)劃局相關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不過,雖然一次性的投入巨大,但收益卻更為可觀。在我國臺灣地區(qū)已經成功實施管線共同入廊的信義縣,一段6.5公里的工程當時造價1億元人民幣,以75年的使用年限計算,節(jié)省下來的重復填挖等一系列費用高達480億人民幣。“正是因為前期投入巨大也就要求建設地下管廊必須有前瞻性,跟不上城市發(fā)展需要后期同樣麻煩。”專家告訴記者,像上海最早建的張楊路地下管廊,當時溝內鋪設的上水管道直徑300毫米,而現(xiàn)在的水管直徑起碼在1.5米以上,根本達不到供水要求。而一個地下管廊工程的普遍壽命都在百年以上。

 

(原標題:有廊不入,地下綜合管廊閑置讓人心疼)有廊不入,地下綜合管廊閑置讓人心疼   來源: 新華報業(yè)網(wǎng)(南京)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yè)網(wǎng)/>
</div>
<div   id=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