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第一批評審和審定通過的項目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科技與產業(yè)化發(fā)展中心網站(http://www.cstcmoc.org.cn)予以公示,公示期限截止到2016年2月25日(7個工作日)。
如對上述公示技術有異議,在公示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向我們反映,反映情況應實事求是。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應加蓋單位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的,應署真實姓名和聯系電話。逾期不予受理。
電 話:010-58933150、58934271、58934249
傳 真:010-58934358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三里河路9號
郵 編:100835
附件
海綿城市建設先進適用技術與產品目錄
(第一批)(公示稿)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科技發(fā)展促進中心
二〇一六年二月
1 收集與滲透技術
1.1 雨水收集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1 |
種植屋面虹吸排水收集系統(tǒng) |
該排水系統(tǒng)是將種植屋面的滲透水經排水異型片、虹吸排水槽排至集水井,實現種植屋面有組織零坡度排放,達到集水和二次利用目的。 |
種植屋面雨水收集。 |
2 |
雨水收集利用系統(tǒng) |
該系統(tǒng)由截污棄流裝置、油污分離過濾裝置、儲水池及相關管道(件)等組成,具有截污棄流、凈化等功能。系統(tǒng)設計與施工應符合GB 50400《建筑與小區(qū)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guī)范》標準要求。 |
建筑與小區(qū)雨水收集利用。 |
3 |
硅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tǒng) |
該系統(tǒng)由硅砂磚、集水管等設施構成,對雨水有滲透、凈化、存儲作用。其中,硅砂磚應符合JG/T 376-2012《砂基透水磚》標準要求,設計施工應符合《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guī)程》CECS 381:2014要求。 |
建筑與小區(qū)、廣場、公園等區(qū)域的雨水收集利用。 |
1.2透水鋪裝
4 |
透水路面磚(板) |
以骨料、水泥為主要原料,經振動加壓或其他成型工藝制成;或以廢陶瓷片等塊狀無機非金屬材料為主要原料與水泥漿等攪拌,經壓制成型、坯體干燥、高溫燒成等工藝制成;也可采用沙漠風積沙與膠結劑,組成表面致密、微米級滲水的濾水層。產品具有多孔自透水功能,其技術性能指標應符合GB/T 25993《透水路面磚和透水路面板》標準要求。 |
建筑與小區(qū)、廣場、公園人行道及非重載路面等場合。 |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5 |
透水型多功能混凝土植草磚 |
以干硬性混凝土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布料成型技術,經壓制而成,鋪裝時可實現四角互鎖,或具有球面承壓凸臺。除了磚體的豎向開孔結構形成路面雨水下滲的主要通道外,磚體混凝土自身也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透水率≥1.0×10-2cm/s(試驗方法GB/T 25993)。植草磚基體混凝土可使用部分固廢材料生產。產品相關技術性能指標應符合NY/T 1253《植草磚》標準要求。 |
有透水要求的停車場、公園步道等場合。當路面荷載較高時,可選用普通混凝土成型的四角互鎖開孔植草磚。 |
6 |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 |
在透水性路基上現場澆注透水性水泥混凝土,形成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性水泥混凝土系指采用特殊級配集料、水泥、化學外加劑、增強劑等制成的非封閉型多孔混凝土。因集料級配特殊,混凝土結構中含有大量連通孔隙,降雨時,雨水將沿這些貫通的“路線”透過路面,進入路基,滲入地下。當在透水性水泥混凝土中摻加適量比例顏料,則可修筑彩色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與施工應執(zhí)行CJJ/T 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guī)程》。 透水性水泥混凝土集料可采用滿足相關技術標準要求,性能穩(wěn)定的天然或人工集料,如碎石、卵石、鋼渣、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增強劑可采用活性混合材、聚合物乳液等。 透水性水泥混凝土路面須有與之相配套的開放式透水性路基,以利透過路面的雨水暫時儲存,然后進一步滲透。 主要技術指標:孔隙率15%~25%、抗壓強度15MPa~30MPa,抗折強度3MPa~5MPa,表觀密度1700kg/m3~2200kg/m3,透水系數≥1.0×10-2cm/s。 |
建筑小區(qū)、公園人行道,廣場、停車場等路面,輕型車輛車行道以及各種體育設施的地面。 |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7 |
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 |
在透水性路基上現場澆注透水性瀝青混凝土,形成透水性瀝青混凝土路面。透水性瀝青混凝土系指采用單一級配粗集料或特殊級配集料、瀝青、改性劑等配制而成的透水性混凝土。因集料級配特殊,混凝土結構中含有大量連通孔隙,降雨時,雨水將沿這些貫通的“路線”透過路面,進入路基,滲入地下。透水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與施工應執(zhí)行CJJ/T 190-2012《透水瀝青路面技術規(guī)程》。 透水性瀝青混凝土路面吸音降噪效果顯著,與透水性水泥混凝土相比,透水性瀝青混凝土強度較高,但成本也高。 主要技術指標:孔隙率15%~25%,抗壓強度20MPa~ 40MPa,滲透系數≥800ml/15s。 |
建筑小區(qū)、公園人行道,廣場、停車場等路面,輕型車輛車行道以及各種體育設施的地面。 |
8 |
透水瀝青路面綜合養(yǎng)護技術與裝備 |
采用滲水系數殘留率CR作為功能衰減評價指標,研究制定了透水性瀝青路面功能性分級標準,研發(fā)了透水性瀝青混凝土路面機能恢復技術裝備。 透水性瀝青混凝土路面機能恢復裝備以高壓水為介質,利用車載動力單元將高壓水噴射到路面,通過氣穴發(fā)生裝置產生的水泡發(fā)生氣穴效應,沖壓出路面空隙中的臟污物,再通過負壓抽取、回收雜物和水,可使透水性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透水系數恢復60%。 |
透水性瀝青混凝土路面養(yǎng)護與透水性恢復。 |
1.3綠色屋頂
9 |
綠地貼成套生態(tài)工程技術 |
該技術是利用屋頂本土野生植物和防塞排水裝置,根據創(chuàng)可貼原理研發(fā)而成。防塞排水裝置利用進水孔與排水孔之間設置的緩沖裝置,有效防止水流中的雜物堵塞下水道入口及減緩屋面徑流。草坪基本無需管理(無需澆水、施肥、灑藥、修剪),并可起到隔熱降溫、凈化空氣及屋面雨水的作用。 |
適用于既有建筑、新建建筑屋頂、工業(yè)棚區(qū)等城市硬質地塊等綠化。 |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10 |
容器式屋頂綠化 |
該容器主要由保溫隔熱層、蓄水排水層、阻根層、過濾層組成。所有容器使用PP材料,保證容器使用壽命。容器底部設有蓄水槽,雨水進入種植容器,滲入介質吸收飽和后儲存于蓄水槽內。當蓄水槽內水位超過其側壁的溢水口時,水自行溢出,排入通風排水槽,再被排出。因此,該種植容器的底部始終蓄有水分,即使儲存在介質中的水分蒸發(fā),蓄水槽內的水也會向上蒸騰,為植物補充水分,從而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 |
適用于建筑屋頂綠化工程。 |
11 |
輕質屋面綠化系統(tǒng) |
該技術包括了蓄排水層、過濾層、基質層和植被層,其中蓄排水層為雙面有凹凸感的蓄排水板,可將多余的水量儲存起來,并具有對植物阻根功能,在美化屋面景觀的同時,對屋頂有保護作用, 并可有效截留雨水,減少地表徑流,將多余的雨水引流收集再利用。 |
適用于地下室頂板、裙房屋面、架空層屋面和其他有種植要求的建筑屋面綠化工程。 |
2 調蓄技術
2.1蓄水設施
12 |
硅砂蜂巢結構凈化蓄水池 |
該產品由硅砂定型設計的砌體拼裝成六邊形井室,形成蜂窩狀儲水空間,實現砌塊凈水與結構儲水有機結合,結構穩(wěn)定,儲水率可達90%。砌塊本體具有凈化功能,可提高水體溶解氧,延長雨水儲存時間。池頂的覆土深度不宜超過2m。 |
可用于城市廣場、建筑小區(qū)、綠地與濕地。 |
13 |
玻璃鋼雨水調蓄裝置 |
該產品由筒體和封頭兩部分組成。筒體由玻璃纖維增強不飽和樹脂經纏繞成型,封頭由不飽和樹脂灌入模具中成型,經專用設備進行拼裝及隔倉,可制成雨水儲存罐(池)或調節(jié)池。產品初始環(huán)剛度5000~10000N/m²,單個產品容積最大100m³。產品應符合國家或行業(yè)相關標準。 |
適用于一般工業(yè)和民用建筑雨水傳輸和調節(jié)系統(tǒng)。 |
3 轉輸技術
3.1滲透管道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14 |
塑料雨水滲透管 |
該滲透管是采用專用設備,在PVC-U、HDPE、PP實壁管或雙壁波紋管等管材圓周上開出多排窄條形滲水孔制成,可以通過控制開孔率,滿足不同環(huán)剛度和滲透率要求。在管外包土工布,既能起到滲透水作用,又能避免泥沙進入管道造成堵塞。管材規(guī)格尺寸和物理力學性能符合相應國家塑料管材標準要求(打孔前),容易與各種管件及配件配套。該產品衛(wèi)生無毒、質量輕、耐腐蝕、剛度好,抗沖擊,便于施工安裝。環(huán)剛度等級:SN4~SN12。 |
適用于城市滲透排水管網和綠地建設等。 |
15 |
滲透排放一體化系統(tǒng) |
該系統(tǒng)由樹脂混凝土線性排水溝、雨水井、滲透式PE穿孔管及配套管件等組成,其中雨水井、排水溝壁及底部開孔。雨水經雨水井井箅或排水溝箅子過濾后,進入雨水井和穿孔管,一部分滲入地下,多余雨水從出水管排出。該系統(tǒng)具備雨水收集、儲存、輸送和入滲功能,能減少雨水排出量,具有調蓄排放、削減洪峰、減輕排水管網排水壓力等作用。同時該系統(tǒng)可容納和入滲初期雨水,降低徑流污染。 |
適用于人行路面、公園綠地及廣場等場所滲水排水。 適用條件:與建筑基礎邊緣距離應不小于3m;滲透設施周邊土壤滲透系數大于5x10-6m/s;滲透設施底面距離地下水不小于1.5m。 |
3.2輸送管道
16 |
樹脂混凝土線性排水溝 |
該排水溝主要以高分子樹脂、顆粒填充材料、固化劑等為原料,工廠化預制生產;以線狀進水方式取代傳統(tǒng)雨水口點式進水方式,減小匯水找坡長度;溝體斷面采用U型構造,排水溝底部可形成較大的流速,具有良好的自凈能力。該產品還具有抗壓強度高,抗沖擊性能好,吸水率低、耐腐蝕性強,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
適用于公共交通路面、人行道、廣場、公園等區(qū)域的地面或側墻排水。 |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17 |
排水管道閉路電視(CCTV)檢測系統(tǒng) |
該排水管道閉路電視(CCTV)檢測系統(tǒng)由爬行器、攝像頭、控制器、電纜盤和數據處理軟件等組成,爬行器在管道內爬行,攝像頭在管道內采集圖像,并通過線纜傳輸管外顯示,檢測人員根據顯示的圖像和錄制的視頻文件判斷管道的缺陷種類和等級,為管道評價等提供依據。 |
適用于管徑300mm~1000mm管道缺陷檢測。 |
18 |
管道內部障礙軟切割施工技術 |
該技術在高壓水射流沖淤法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根據管道堵塞狀況以及管徑和管道材質配置不同噴射銑頭,利用高壓水流對障礙物進行切割,疏通被凝固混凝土塊或樹根等固體障礙物堵塞的管道,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等優(yōu)點。 |
適用于被固體堵塞物(混凝土塊、磚塊、樹根等)堵塞的排水管道的疏通。 |
3.3附屬設施
19 |
城鎮(zhèn)排水一體化預制泵站 |
該泵站由潛水泵、筒體和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組成,筒體采用玻璃鋼(GRP)預制而成,配套泵站專用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遠程管理系統(tǒng),具有體積小、流態(tài)好、集成度高、使用安全、在線監(jiān)控、安裝維護方便、清洗方便等特點。主要部件均為工廠預制,安裝便捷、集成度高,抗?jié)B漏性能好。工作溫度為-20℃~40℃,相對濕度宜為25%~85%;輸送介質溫度應為0℃~40℃,pH值應為4~10。產品性能應符合國家或行業(yè)標準要求。 |
可用于市政排水和工業(yè)廢水管道的提升與輸送。 |
20 |
塑料檢查井 |
該HDPE檢查井利用熱態(tài)纏繞結構壁管設備,采用纏繞成型方法制得,由井座、井筒和支管等組成。開孔型塑料檢查井可用于雨水滲透系統(tǒng)。 檢查井井蓋可采用鑄鐵檢查井蓋、復合材料檢查井蓋、鋼纖混凝土檢查井蓋,質量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CJ/T 233-2006《建筑小區(qū)排水用塑料檢查井》的要求。 |
適用于市政或建筑小區(qū)給排水管道系統(tǒng)檢查。 |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21 |
雨水口自動截污裝置 |
該裝置是雨水口截污輔助裝置,由截污槽和濾袋組成。截污槽設置在井篦子下方,當截污槽內積水和垃圾重量達到設定重量時,翻板打開使垃圾落入濾袋內。具有雨水徑流量與垃圾積累量溢流的自動調節(jié)功能,以便保證雨水口排水通暢。 |
適用于標準尺寸雨水口。非標準雨水口可根據實際情況定制。 |
22 |
智能井蓋式遙測終端機 |
該產品是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采用ARM處理器,利用超聲波工作原理進行液位、流量等的實時測量的非接觸式液位測量儀器。 主要性能指標:主液位傳感器量程0.8~8m,輔助液位傳感器量程0~2m,適用溫度為-40℃~80℃。 |
適用于城鎮(zhèn)排水管道(渠)水位實時監(jiān)控。 |
4 截污凈化技術
4.1 植被緩沖帶
23 |
多級結構生態(tài)岸帶滲濾凈化技術 |
該技術主要是利用植物等天然材料與其他工程材料相結合在岸帶上構建緩沖帶等生態(tài)修復系統(tǒng),一般采用有生命力植物的根、莖(枝)或整體作為結構的主體元素,按一定的方式、方向插扦或種植在岸帶的不同位置,通過植物群落加固和穩(wěn)定岸帶,彌補硬化河道的不足,可提高雨水的截流能力,減少水土流失,有效控制徑流污染,并具有一定的水質凈化作用,有利于促進土壤水循環(huán)、恢復岸帶生態(tài)和景觀功能。 |
適用于緩流水系或封閉水體的駁岸帶新建或生態(tài)化改造。 |
4.2截污設施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
24 |
雨水截污裝置 |
該裝置是一種具有雨污合流管道截流作用或雨水(初次)管道截污作用的水力渦流分離設備,且具有水頭損失小、結構緊湊等特點,對沉積物、油污和懸浮物有較好的截除效果;可設在雨污合流管道和雨水管道檢查井或截留井內。 |
可用于道路兩側、城鎮(zhèn)街道排水管道或小區(qū)綠地雨水管道的井室截污處置。 |
|
4.3雨污水凈化
25 |
城市雨水生態(tài)凈化技術 |
該技術將傳統(tǒng)技術和生態(tài)凈化技術相結合,采用滲濾系統(tǒng)處理面源污染,采用生物濾池與過濾濾池相結合的方式處理點源污染,采用由截水溝、沉沙井、沉淀池組成的多級過濾系統(tǒng)處理分散式污染的地表雨水徑流,形成面源污染生態(tài)凈化技術、點源污染生物凈化技術、分散式地表雨水徑流回收利用技術和集成凈化技術,實現污染雨水收集、處理和利用的目的。 |
適用于點源、面源及分散式污染的雨水收集凈化和回用。 |
26 |
人工濕地垂直流生態(tài)濾床 |
人工濕地垂直流生態(tài)濾床主要包括垂直流生態(tài)濾床、沉淀池(塘)、粗濾床等預處理設施,根據需要設有深度處理塘、污泥生態(tài)干化濾床。采用PLC控制技術,達到均勻配水、充分富氧;生態(tài)濾料無需清洗、更換;可以采用水位控制和時間控制兩種方式。對COD、TN、TP、氨氮去除率可達85%以上。 |
可用于建筑、道路、停車場、公園等匯水面的雨水處理或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深度處理。 |
27 |
小區(qū)分散式雨污水處理技術 |
該技術通過對小區(qū)生活污水和雨水采用景觀型組合生態(tài)技術、節(jié)地型污水生態(tài)處理、多級景觀污水處理、地下滲濾及屋頂垂直綠化與雨水花園等多種技術組合,實現了小區(qū)及建筑的雨污水有效攔截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技術特點:雨污水協同處理,生態(tài)景觀利用與處理相結合,實現雨污水源頭處理。 |
適用于建筑小區(qū)及公用設施生活污水和雨水凈化處理。 |
5 黑臭水體治理技術
5.1內源治理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
28 |
基于超磁分離的復合水體凈化技術 |
該技術基于磁性物種與物化技術的耦合,與水體顆粒物相互作用,通過超磁分離進行固液分離凈化水體。對分離后的水體進一步進行高效生化處理,達到深度凈化,實現污水的達標排放。該技術具有出水水質優(yōu),占地面積小,使用靈活,耐有機負荷高,投資少等特點,磁種與泥渣分離后可循環(huán)使用。 |
可用于市政污水、雨污合流污水及黑臭河湖水的治理、凈化與修復。 |
|
5.2生態(tài)修復
29 |
柔性生態(tài)護坡技術 |
該產品是以聚酰胺(PA6)為原材料,采用干拉工藝一次性加工制成的呈倒金字塔狀彈性均勻構形、孔隙率大于95%的土工合成材料。利用該土工合成材料制成水土保護毯,可為植物生長提供額外的加筋立體護坡體系。產品鋪設后,將被植物根系纏繞,使土壤得以整體性的錨固,為植物提供地面保護,減少水土流失。且在工程使用中可抵御3~7m/s的水流沖刷;并具有耐極端溫度、耐化學腐蝕、抗紫外線耐老化等特點,滿足各類工程需要。 |
適用于水土保護與景觀工程、防洪工程和裸露山體的綠化。 |
|
30 |
干壘混凝土擋土墻 |
以多孔蜂窩狀結構的混凝土砌塊為材料,采用擋墻砌塊+土工格柵、利用砌塊間互鎖作用或增設不銹鋼絲繩纜(或有機材料繩纜)進行串聯等方式加固。擋墻背面應設有碎石濾水層,擋墻結構應設計排水減壓措施。 多孔混凝土砌塊具有多種塊型,厚度不小于400mm,其技術性能指標應符合JC/T 2094《干壘擋土墻用混凝土砌塊》的要求。 |
適用于具有生態(tài)修復或生態(tài)景觀要求的河道護坡工程。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
31 |
多孔質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技術 |
該技術將透水混凝土、凝膠材料和添加劑制成的多孔質基材護砌至堤壩坡面,具備面層植被緩沖、多孔質骨架防護、植物根系加固三重防護功能,具有強度高、構造利于植物生長,低堿環(huán)境和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
適用于老舊硬質邊坡改造修復及新建邊坡防護。 |
|
32 |
基于“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城市河道治理技術 |
該技術采用河水自凈原理建造仿生態(tài)系統(tǒng)對水環(huán)境進行修復,包含曝氣、過濾與生態(tài)島三大單元:(1)采用多類型曝氣法向被污染的水體進行人工充氧,滿足水體中動物和好氧微生物對水中氧的需要,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2)水循環(huán)過濾,濾除水中固體顆粒;(3)生態(tài)島系統(tǒng)包括水生植物浮島和附著微生物的水下生態(tài)基。該水處理技術可做成景觀形式,增強河道景觀效果,同時進行水質處理。 |
適用于城市河湖水體的水質治理。 適用條件:能有效控制外源和內源污染物為前提,生態(tài)凈化措施不得與水體的其他功能沖突。 |
|
6 設計與管理技術
6.1規(guī)劃設計
33 |
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指標分解方法 |
該方法從面源污染控制角度,分解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指標,確保全年徑流污染物排放濃度在受納水體水質要求范圍以內,從而實現改善面源污染物削減的目標。針對II、III類水質可削減面源污染物達70%,水質目標為Ⅳ類的湖泊匯水區(qū),其面源污染物削減率可達到60%;其他湖泊及江河、港渠匯水區(qū),其面源污染物削減率可達到50%。 |
適用于水系發(fā)達、湖泊較多,以面源污染控制為主要目的的城市海綿城市建設。 |
序號 |
項目名稱 |
主要技術內容 |
適用范圍 |
34 |
城市暴雨排水和低影響開發(fā)模擬系統(tǒng) |
采用數學模型對海綿城市建設和內澇規(guī)劃相關的雨水地表徑流產生過程和管內水流過程進行模擬計算,計算降雨地表產流、地表匯流情況,模擬徑流和外來水流在管道、渠道、蓄水和處理單元以及分水建筑物等在排水管道中的流動,預測系統(tǒng)中各部分的水流狀況,輔助低影響開發(fā)方案的設計、效能評估、模擬情景方案和低影響開發(fā)方案對比優(yōu)選和設計,同時便于對排水系統(tǒng)進行管理和控制。 |
適用于低影響開發(fā)建模分析,輔助排水系統(tǒng)、地表滯留設施設計和驗算等。 |
6.2監(jiān)測與管理
35 |
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信息平臺 |
該平臺針對國內排水防澇普查管理中存在的排水防澇設施管理不統(tǒng)一、防澇設施維護效率偏低和防澇預警預判能力弱等突出問題設計開發(fā),實現了排水防澇設施數據的標準化,通過可視化且簡單快捷的操作,完成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工作,最終實現構建排水設施普查數據庫的目的。排水設施普查數據庫應符合《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數據采集與管理技術導則》(建城[2013]88號)的要求。 |
適用于城市排水防澇工作數據采集及查找工作。 |
36 |
智能在線排水監(jiān)測系統(tǒng) (SmartWater) |
該系統(tǒng)采用軟硬一體、智能在線、云端管理、分體式安裝的智能設計,施工簡單便捷,具有逐分鐘持續(xù)監(jiān)測、軟硬件一體、智能互聯、報警信息全方位推送等特點。不但可通過手機監(jiān)測與校核數據,而且能遠程實現設備操作,可實現對排水長期實時監(jiān)測和積水、溢流的預警報警。 |
適用于城市管網、河流明渠排水口或調蓄池等排水設施的在線監(jiān)測。
|
(本文轉載自: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科技與產業(yè)化發(fā)展中心)
雜志簡介
《中國給水排水》是面向全國給水排水和環(huán)境工程界的專業(yè)性科技期刊,具有較高的理論導向性和較強的工程實踐性,被稱為中國水行業(yè)的“首席雜志”、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百強科技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TP)。
雜志訂閱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全年24期,定價:15元/冊。
《中國給水排水》雜志在線訂閱網址:
http://www.watergasheat.com/dingyue.asp
雜志社地址
天津市和平區(qū)新興路52號都市花園大廈5號樓21層
編輯部電話
022-27835450、022-27836225
022-27835913、022-27835707
022-27832819
廣告咨詢電話
022-27835639、022-27835592
發(fā)行部電話
022-27835231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