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路附近的紅花河,最近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前幾天南京下了幾場大雨,按照“慣例”,雨后這條河道一定會顏色發(fā)黑,河底冒出淤泥,但這次沒有。經過截污清淤等一系列整治,在上個月進行的黑臭河道“省考”中,紅花河通過考核,已從黑臭河道名單中“除名”。
黑臭河道整治,清淤是關鍵一步。以紅花河為例,全長750米,其中250米已經變成了暗涵。因為被截斷來水,紅花河成為一條斷頭河。長期污水的排入讓河底沉積了大量發(fā)黑發(fā)臭的淤泥。“每天清理的淤泥大約有400立方米。”秦淮區(qū)水務局相關人士介紹,開放式河道可以用挖掘機進行機械作業(yè),但暗涵就只能全靠工人進去清理淤泥再運出來。
其他河道的整治中,清淤工程也按照時間進度進行。為防止市政管網中的淤泥通過排水進入河道,污水管道中的淤泥也要定期進行清理。根據河道整治要求,黑臭河道通過考核后,還要開展常態(tài)化清淤。全市河道眾多,清淤工程和后期常態(tài)化養(yǎng)護清淤,都對南京市淤泥處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記者從水務部門和環(huán)保部門了解到,南京市淤泥處置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市政排水管道的淤泥由南京市排水公司負責清理和處置,管道淤泥經機器或者人工收集后,會運到專門的處置場進行風干。“剛剛從管道中清理出來的淤泥都是泥漿,含水量大,經過風干后就是干燥的泥塊,體積小了很多。”排水公司人員介紹,風干過程是符合環(huán)保要求的,固液分離后的污水會進入污水處理系統(tǒng),干燥的淤泥泥塊則被送到垃圾場填埋。而河道清淤工程主要是由各個區(qū)相關部門進行。在南京市,河道清淤通常是由政府部門招標,符合資質的工程公司開展清淤工程,清淤完成后,淤泥運出要在環(huán)保和城管部門報備,“淤泥運輸和渣土運輸類似,由專門的渣土公司負責,線路事先定好。”市水務局人士說,處置河道淤泥的場地主要有兩處,一處是江寧的吉山渣土場,一處是浦口橋林的渣土場,淤泥主要是進行填埋。
隨著河道整治工作的全面展開,淤泥的產生量會越來越大,南京市正在嘗試對淤泥進行無害化處理。三川德青環(huán)境工程公司正在內秦淮河開展河道淤泥轉化為有機肥的試點。內秦淮河沿河有截污管道,管道內會產生淤泥,這種淤泥主要是生活污水形成。該公司的清淤采取機械化作業(yè),淤泥抽出后,同步進行干燥處理,干燥過后的淤泥可以變成有機肥的原料,用來種植有機蔬菜、水果。
焚燒發(fā)電是淤泥的另一個無害化處置途徑。目前,南京市已經可以對污水處理廠污泥開展無害化處置,處置途徑就是送到熱電廠焚燒發(fā)電,焚燒剩下的殘渣還可以作為水泥的原料再次利用。
不過,相關專家也表示,河道淤泥的環(huán)保處理是基于淤泥中沒有有害物質,如果淤泥中重金屬超標或者含有化學物品,則不可能用來制作有機肥料,只能先進行整治后再填埋,以免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環(huán)保部門表示,目前已有很多環(huán)保公司在嘗試河道淤泥的循環(huán)化利用,相信今后淤泥處置方式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