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型污泥資源化案例:襄陽市魚梁洲污泥甲烷捕獲實踐
污泥的有效及可持續(xù)處理是眾多國家在快速城鎮(zhèn)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國家的許多城市針對污泥能源化和資源化利用已有諸多實踐。其中采用厭氧消化技術“捕獲”污泥中的可利用物質,避免由此帶來的二次污染成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
由于厭氧消化在實現(xiàn)污泥處理的減量化、穩(wěn)定化、無害化、資源化,以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歐美國家采用厭氧消化對污泥進行處理處置的項目越來越多。歐美國家的污泥厭氧消化處理處置主要有兩大趨勢。
一是將熱水解作為厭氧消化的預處理環(huán)節(jié)。熱水解可以顯著改善污泥的脫水和厭氧消化性能,實現(xiàn)高效率厭氧消化,將污泥中的有機物充分轉化為沼氣,近年來越來越多地被歐美國家采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波蘭Bydgoszcz的Kapusciska污水處理廠熱水解厭氧消化后污泥含固率從20%提高到31%,減少了近一半體積;又如,愛爾蘭都柏林的Ringsend污水處理廠熱水解消化項目中單位池容產氣量提高到3.5立方米/日,是通常情況的3.5倍。
二是將污水處理廠污泥和餐廚垃圾、農場畜禽糞便等有機廢物進行混合消化處理。由于餐廚垃圾和農場畜禽糞便有機質含量較高,與污泥進行混合消化,在實現(xiàn)污泥穩(wěn)定化、無害化處理的同時,還能夠提高產氣率和項目的經濟效益。
奧地利Strass污水廠采用厭氧消化工藝處理污泥生產生物沼氣,并利用外源餐廚垃圾與剩余污泥混合,厭氧共消化過程產生的生物沼氣通過熱電聯(lián)產的方式為污水廠創(chuàng)造了能源效益和實現(xiàn)了碳減排目標
2011年,湖北襄陽市為了解決污泥造成的惡臭和水污染問題,保障南水北調工程水源安全,選擇了“高溫水解+高濃度厭氧消化+甲烷捕獲利用”技術路線對污泥和餐廚垃圾進行協(xié)同處理,經過兩年多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僅實現(xiàn)了襄陽市每天新增污泥的全部處置,還逐步消納了堆置的陳舊污泥,實現(xiàn)了“污泥全消納、能量全平衡、資源全回收、過程全綠色、費用可接受”的多效目標,探索出了一條有效的污泥資源化途徑。
>>>>魚梁洲項目簡介
為了解決污泥難題,2011年4月襄陽市開工建設“襄陽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綜合處置示范項目”(以下簡稱“魚梁洲項目”),處理襄陽市區(qū)及周邊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餐廚垃圾。魚梁洲項目位于魚梁洲污水處理廠內,占地45畝,設計規(guī)模300噸/日(折合年處理污泥約11萬噸)。魚梁洲項目對污泥和餐廚垃圾進行集中收運后,采用“高溫熱水解(170℃)+中溫厭氧消化(40℃)”工藝進行處理。魚梁洲項目的污泥產品包括:
車用壓縮天然氣(CNG):6000立方米/日;配套建設一座220萬立方米/日的壓縮天然氣加氣站
生物炭土(Bio):55~60噸/日(含水率40%)
移動森林:利用生物炭土以容器苗形式種植“移動森林”
根據(jù)魚梁洲項目的設計,原污泥中80%的氮進入沼渣,隨后轉化為生物炭土;而進入沼液的氮經過厭氧氨氧化法和鳥糞石沉淀法后有20%形成氮氣排入大氣,剩余的氮通過鳥糞石沉淀(磷酸銨鎂,分子式MgNH4PO4-6H2O)也進入生物炭土。與氮的遷移類似,原污泥中80%的磷會進入沼渣;而進入沼液的磷經過鳥糞石沉淀法之后有95%形成鳥糞石沉淀進入生物炭土中;剩余的磷進入最終的沼液中被用于苗木的滴灌或排入污水處理廠中。
在設計條件下,魚梁洲項目有望實現(xiàn)對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最大程度的回收再利用,其中96%的氮和98%的磷以可利用的方式進入了生物炭土。需要指出的是,鳥糞石沉淀法和厭氧氨氧化法在運行過程中面臨一定的成本問題,魚梁洲項目計劃下一步對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試運行,以找到效果、成本雙贏的運行方式。
>>>>溫室氣體減排評價
根據(jù)項目運行數(shù)據(jù)測算,魚梁洲項目在21年的運行期中可處置22.7萬噸污泥,共產生1.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相當于年均產生606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根據(jù)下圖,如果對相同規(guī)模的污泥和餐廚垃圾混合物按照相同運行周期(21年)采用填埋或焚燒進行處置,則將分別產生81.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或23.7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是魚梁洲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的62.5倍或18.2倍。
同時,魚梁洲項目在21年的運行期中可產生約4500萬立方米車用壓縮天然氣,可替代近6萬立方米車用汽油,實現(xiàn)約1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額外減排。而且,與汽油比,采用天然氣的汽車顆粒物排放幾乎為零,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碳氫化合物(HC)的排放也顯著降低,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能源管理措施
厭氧消化工藝的能耗主要用于維持厭氧反應溫度,以及維持污泥泵、攪拌設備和沼氣壓縮機等設備運轉。魚梁洲項目中,污泥和餐廚垃圾的混合進料在熱水解環(huán)節(jié)需加熱至170℃,而在進入?yún)捬跸h(huán)節(jié)前需要通過冷卻器將改性污泥降溫至40℃。目前,魚梁洲項目電耗約為6000千瓦時/日(折算成單位電耗為20~22千瓦時/噸污泥,按含水率80%計)。
為了提高污泥處置的能效,魚梁洲項目采取了一系列能源管理措施,包括:利用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提供熱能,維持熱水解和厭氧消化過程所需溫度,除了系統(tǒng)啟動以外,系統(tǒng)在運行過程中的熱能完全靠污泥自身反應產生的沼氣提供,不需外加能源;熱水解后的污泥需要從170℃冷卻至40℃之后再進入?yún)捬跸^程,利用冷卻過程釋放的多余能量進行沼渣干化,解決了沼渣干化過程所需的70%~80%熱能(沼渣化所需的其余熱能利用太陽能提供),進一步實現(xiàn)了熱能的再利用。
>>>>其他資源化效益評價
魚梁洲項目將厭氧消化后的污泥制成生物炭土,用于培植觀賞性或市政綠化樹種,為污泥的最終無害化、穩(wěn)定化處理開辟了新思路。2013年,魚梁洲項目采用容器苗模式在廠區(qū)種植了1500株香樟、紫薇、櫻花、桂花等苗木,長勢良好。項目每天產生生物炭土55~60噸,則每年可以產生生物炭土21600噸(按每天60噸生物炭土,每年360天計),需要種植21.6萬株樹苗進行消納(按照每株苗木消納100公斤生物炭土計算)。
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可以對“移動森林”的固碳能力進行動態(tài)估算。假設魚梁洲項目種植苗木2年后定植開始形成顯著固碳效應,一棵樹平均每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計算,則在該項目21年的運行周期中所配置的樹木固碳能力可以達到75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家禁止將污泥直接用于耕地,且缺乏污泥產品土地利用的強制性標準,魚梁洲項目采用生物炭土及容器苗模式種植,實現(xiàn)了對污泥的消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污泥的直接還田,而同時也為項目的穩(wěn)定運行創(chuàng)造了持續(xù)現(xiàn)金流,是中國特殊背景下的一個創(chuàng)新舉措。
本文節(jié)選自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的工作論文《污泥資源化的環(huán)境-能源-經濟效益評估:以湖北省襄陽市魚梁洲污泥甲烷捕獲實踐為例》,作者:鐘麗錦、付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