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接受組織審查 成第三名落馬工程院院士
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接受審查
來源: 新華社新媒體專線(廣州)舉報
(原標題: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接受組織審查)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接受組織審查。
孟偉簡歷
孟偉,男,漢族,1956年9月生,山東青島人,博士研究生學歷,1976年11月參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1月至1986年6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干部。
1986年6月至1997年7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科研處助理工程師、副處長、處長。
1997年7月至1999年1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科技處處長。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2001年12月至2006年6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院長。
2006年6月至2016年10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09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3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駐環(huán)境保護部紀檢組)
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接受組織審查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2017-11-10
原標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接受組織審查
據(jù)駐環(huán)境保護部紀檢組消息: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
孟偉簡歷
孟偉,男,漢族,1956年9月生,山東青島人,博士研究生學歷,1976年11月參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1月至1986年6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干部。
1986年6月至1997年7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科研處助理工程師、副處長、處長。
1997年7月至1999年1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科技處處長。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2001年12月至2006年6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院長。
2006年6月至2016年10月,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09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3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駐環(huán)境保護部紀檢組)
中國環(huán)境科學院原院長孟偉被查 成第三名落馬工程院院士來源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日前,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官網發(fā)布消息: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孟偉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
公開資料顯示,孟偉生于1956年,山東海洋學院(今中國海洋大學)畢業(yè),畢業(yè)后一直在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工作,2001年12起擔任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此后執(zhí)掌中國環(huán)科院長達16年。2013年3月孟偉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6年10月起,不再擔任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職務。
孟偉的落馬在兩年前已有端倪,2015年2月,中央第三巡視組對環(huán)境保護部進行巡視,巡視組在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曾提出,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存在“重復立項、虛假立項套取資金”、“示范工程貼牌套取資金”兩個方面的問題。
2015年9月,環(huán)保部對中國環(huán)境科學院“水專項”有關問題調查處理情況進行了通報,給予水專項技術總師、第一技術責任人、總體專家組組長、中國環(huán)科院院長孟偉行政警告處分。此外,中國環(huán)境科學院多人被給予黨紀處分。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的頭銜外,孟偉同時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在2009年當選為該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官網介紹顯示,孟偉主要從事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水環(huán)境保護技術研究,主持完成流域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技術、重點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評估技術等國家重點科技項目,推動流域水環(huán)境容量總量控制技術發(fā)展,由單純的水質保護向水質與水生態(tài)保護相結合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24日,孟偉為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報告了“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參加《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戰(zhàn)略研究2006-2020》。主持完成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實施方案設計,國務院批準實施,任技術總師。
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孟偉最后一次公開露面在8月14日,當日,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的國際工程科技高端論壇——“綠色工業(yè)過程”在安徽界首舉行,孟偉等多名工程院院士出席,孟偉本人還在論壇上主持了主旨報告的演講環(huán)節(jié)。
實際上,孟偉并非第一個落馬的院士,2014年10月15日,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落馬,成為第一個落馬的工程院院士。
生于1962年的李寧曾是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中國克隆技術的領軍人物。審計署2012年4月審計發(fā)現(xiàn)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的問題,其中涉及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李寧等人承擔的由農業(yè)部牽頭組織實施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有關課題。2015年1月17日,中國工程院主席團經過審查,停止了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李寧的院士資格 。
2015年10月21日,曾任總后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的周國泰落馬,成為第二個因為腐敗問題被查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落馬后將如何影響院士資格?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工程院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科學道德或品行不端,嚴重影響院士群體和工程院聲譽時,應勸其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
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多次撥打孟偉的手機,提示已轉入來電提醒系統(tǒng)。
落馬“軍老虎”首現(xiàn)院士 撤銷稱號需要幾步?
來源:如軍 騰飛法制晚報 2015-10-21
今日上午,國防部官網發(fā)布消息,經軍委紀委批準,總后勤部紀委對總后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原副部長周國泰涉嫌嚴重違紀問題立案調查,日前已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軍事檢察機關立案偵查。
然而,在周國泰的背后,還有一個非常耀眼的身份,那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也是十八大以來,落馬的44位軍級以上干部中第一位有工程院院士頭銜的將軍。
落馬“軍老虎” 首現(xiàn)工程院院士
據(jù)法晚記者梳理,十八大以來落馬的44名軍級以上干部中,周國泰為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公開資料顯示,周國泰是材料和個體防護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軍隊專業(yè)技術一級,少將軍銜,曾任總后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副部長。
1949年8月生于吉林省鎮(zhèn)賚縣,祖籍山東文登。1968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化學系。
周國泰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還曾被稱為“中國防彈衣之父”。
2000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曾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成果獎勵。2008年,研發(fā)成功了高能鎳碳超級電容器,這是電動車電源的一個新突破,將對電動車產業(yè)發(fā)展帶來深刻影響。
撤銷院士稱號 由工程院主席團決定
法晚記者在中國工程院的環(huán)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名單中,找到了周國泰的名字。擁有院士身份的高級干部落馬,院士身份如何處理呢?
根據(jù)《中國工程院章程》第十一條規(guī)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科學道德或品行不端,嚴重影響院士群體和工程院聲譽時,應勸其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的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
據(jù)了解,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建院20年以來,到目前為止,中國尚沒有撤銷院士稱號的先例。
記者從中國工程院了解到,審查和批準撤銷院士的稱號,由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決定。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是院士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領導機構。主席團由院長、副院長、當然成員、各學部主任和若干名經院士大會直接選舉的成員組成。
院長為主席團執(zhí)行主席,主持主席團會議。主席團會議原則上每季度舉行一次。
撤銷院士稱號 至少需要經過4個步驟
實際上,中國工程院主席團要批準撤銷院士稱號,至少要經過4個步驟。這個步驟為被批準逮捕、停止院士資格、有罪判決生效、撤銷其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
比如,去年10月10日,中紀委官網發(fā)布通報,2014年5月,最高檢決定將審計署審計發(fā)現(xiàn)的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李寧涉嫌職務犯罪線索指定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查辦。2014年6月,吉林省檢察機關以涉嫌貪污犯罪對李寧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
通報后的次日,中國工程院新聞發(fā)言人董慶九接受采訪時表示,按照相關規(guī)定,去年被逮捕的李寧成為中國工程院建院20年以來,首名被停止資格的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違背科學道德行為處理辦法》規(guī)定,對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的,自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之日起,即停止其院士資格。以上的處理只能說明李寧當時已經被批準逮捕了。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才撤銷其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呢?《中國工程院院士違背科學道德行為處理辦法》規(guī)定,自法院作出有罪判決生效之日起,即撤銷其中國工程院院士稱號。
當然,撤銷的決定還得由院主席團審查確認,同時要通報全體院士。如果法院沒有作出有罪判決的,這種情況也將由主席團作出處理決定。
落馬轉基因院士李寧有四家公司,全農大都知道他的帳不清楚
來源:中國青年報反做空研究中心

李寧的實驗室之一,位于農大校內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yè)大學生物學院教授李寧日前疑因涉嫌將其承擔的轉基因項目經費轉移至名下公司被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帶走調查。
7月初,這條消息在中國農業(yè)大學校內流傳開來。多位農大教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確認李寧被查。
一位教師稱,農大校黨委發(fā)了通知,確認李寧被查,“但沒有進一步的官方消息”,“生物學院黨委給大家發(fā)了短信,就是說這個事有,但沒有通報他是因為什么事情被帶走。”
據(jù)悉,李寧在農大有兩處實驗室,一處位于生命科學研究中心二層,另一處在神內中國農牧經營研究中心。與其在同一棟大樓實驗室的多名學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李寧已許久未出現(xiàn)在實驗室。
媒體曾報道,有關部門對李寧的調查今年年初已開始啟動。此后,相關傳聞不斷出現(xiàn)網絡上。一名學生稱,李寧的研究生目前均已轉給其他導師。
中國青年報記者曾多次致電李寧,但其辦公室電話無人接聽,個人手機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tài)。
領銜一課題經費超千萬元
一位農大教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全農大都知道他的賬不太清楚”,“主要還是轉基因專項的錢的問題。轉基因專項國家一次性投入過大,有200多億元,最多的時候每年都有二三十億元的預算,一個課題組可以拿到幾百萬元。”
“這錢對搞生物的來說是筆很大的錢,項目又要求兩年花完,根本不可能花完,可勁兒花也花不完,尤其學校和科學院不同,學校里水電房租學生都是免費的,光科研上用不了多少錢。按道理到期花不完要交回去,但是沒人愿意交回去,就轉到自己辦的公司里。”上述教師稱。
中國青年報記者查詢到,李寧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之一。他主持的“973計劃”及“重大科學計劃”項目主要包括:農業(yè)動物遺傳育種與克隆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研究;豬、雞重要經濟性狀遺傳的分子機制;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豬與小型豬疾病模型等。
其中,李寧領銜的“豬、雞重要經濟性狀遺傳的分子機制”課題專項經費為1581萬元,周期3年。這一項目由7個研究課題組成,包括中國農業(yè)大學、華中農業(yè)大學、江西農業(yè)大學等單位。其中,由李寧主持的“表觀遺傳和miRNA影響性狀形成的機制”的單項課題經費為384萬元。
我國于2008年啟動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生物育種產業(yè)被列為七大國家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之一,并預計在若干年內投資200億元用于轉基因研究。
2014年3月,財新網曾報道,中國農業(yè)大學校長柯炳生稱,2013年,中國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經費縮減至4億元,高峰期曾有20億元。報道還稱,有參與轉基因專項管理的專家透露,降幅可能在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高。
上述教師同樣表示,在去年的轉基因爭議之后,“轉基因專項錢控制得比較緊了,每個項目現(xiàn)在控制不超過300萬元”。
曾經的明星教授
李寧現(xiàn)年52歲,被帶走前任中國農業(yè)大學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是農大的明星教授,被稱為“中國動物轉基因克隆研究領軍人物”。
1982年,李寧畢業(yè)于江西農業(yè)大學牧醫(yī)系并留校任教。三年后,他前往北京農業(yè)大學(現(xiàn)中國農業(yè)大學)攻讀動物遺傳育種碩士。1991年,他獲得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與北京農業(yè)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學位。
此后10年,李寧在聯(lián)邦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工作。2001年左右,李寧回到中國農業(yè)大學。
在一次專訪中,他談到了選擇回國的原因:“的確,在國外我能做很多事,但是你的知識產權、勞動創(chuàng)造,最終還是為這個國家在服務。所以我想盡快回來,通過自身的努力,為國家作出貢獻。哪怕只是改變一點點,也是對中國的技術、產業(yè)的推進。”
李寧頭上頂著一系列的光環(huán),包括“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自然科學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和科技部“863”計劃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歐盟第5框架計劃PigBioDiv2計劃負責人等。
李寧的介紹及個人簡歷目前仍掛在農大的官方網站上。承擔項目及課題一欄顯示,他“主持國家科學技術部‘973’計劃重大研究項目、‘863’計劃生物領域重大研究項目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yè)部重點攻關項目、北京市科委重大攻關項目、美國USDA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中法科技合作項目、中德科技合作項目以及全球最大的豬育種公司PIC合同研究項目等18項。
7月28日,在西安召開的第34屆國際動物遺傳學大會上,李寧仍被列為大會組委會主席之一。但他并未出席。
據(jù)為其做過個人專訪的一名記者透露:“李寧很爽快,是典型的學術明星,愿意且很會跟媒體打交道。”
該記者稱,今年年初他還聯(lián)系李寧采訪,當時“李寧在新疆,表示愿意接受采訪,但是因為截稿時間緊張,就沒有采訪他。”
名下至少4家公司
根據(jù)中國青年報記者查詢,李寧名下有多家生物技術公司,分別在北京和無錫等地。
李寧為法定代表人與董事長的北京三元濟普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延慶縣延慶農場,成立于2009年1月19日,注冊資金為1000萬元。公司一般經營項目有生物技術開發(fā)、種植飼料牧草、銷售飼料。
另一家北京濟普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李寧為股東之一,任副董事長。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屬于臺港澳與境內合資,注冊資本為3333.33萬元,包括非貨幣出資1833.33萬元。出資歷史信息顯示,三位股東李寧、黃中石(外籍自然人)、北京中農大地科技發(fā)展公司分別出資1733萬元、1399萬元及199萬元。
2007年,北京濟普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曾與中國農業(yè)大學及天津市農業(yè)科學院等合作克隆世界著名醫(yī)用小型豬。
另一家與黃中石合作的北京濟福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李寧為股東之一,并任經理。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333.34萬元,包括知識產權出資為800萬元。其中,李寧出資1200萬元,但并未有資料顯示其以何種方式出資。公司成立于2009年,經營項目包括技術開發(fā)、技術轉讓,自然科學研究與試驗發(fā)展等。
此外,還有一家無錫科捷諾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30日,注冊資本為2.75億元。李寧為法定代表人,北京濟福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為公司投資人之一,出資三次,共計1.55億元。該公司經營項目為:動物生物反應器技術及產品的研發(fā)和技術服務;食品、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的研發(fā)。
該公司官方簡介中稱,“公司以中國工程院李寧院士創(chuàng)新團隊為基礎,依托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yè)大學、江蘇省和無錫市以及國家農業(yè)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的有關資源”。工商資料顯示,目前該公司仍處于籌建階段。 本報記者 高四維 葉鐵橋 劉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