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yè)大學何鋒教授團隊2017年發(fā)表的代表性SCI論文盤點——高被引!
浙江工業(yè)大學環(huán)境污染與修復實驗室成立時間:2014年
主要研究方向:
(1)環(huán)境界面過程與調控
(2)污染土壤與地下水修復
(3)水處理及廢物資源化技術
團隊成員:
何鋒(團隊負責人/教授/博導)、王彬斌(博士/講師)、胡二丹(博士/講師)、吳駿(博士/講師)及二十余名博士與碩士研究生。
何鋒,博士,浙江工業(yè)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污染場地修復,水處理和廢物資源化的研究工作,在鐵基修復材料用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復的理論和工程實踐方面取得一定創(chuàng)新性成果。在Environ. Sci. Technol.等環(huán)境領域權威雜志發(fā)表SCI論文40余篇,其中6篇論文入選全球ESI高被引論文,SCI總引用2000余次。擁有美國專利2項,國際專利1項。先后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計劃和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并獲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
小貼士:國家“千人計劃”
全稱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2008年12月,中央辦公廳轉發(fā)《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重點圍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在中央、國家有關部門、地方分層次、有計劃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帶動新興學科的戰(zhàn)略科學家、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國家“千人計劃”包括8個子項目,以引進、支持不同領域、專業(yè)和年齡層次的海外人才,分別是創(chuàng)新人才長期項目、創(chuàng)新人才短期項目、創(chuàng)業(yè)人才項目、青年項目、外國專家項目、頂尖人才與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新疆西藏項目、文化藝術人才項目。
何鋒團隊全家福
團隊主要承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礦物微孔中常見金屬離子與有機污染物作用機理研究(2017/01-2019/12)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微生物產物的城市污水顆粒態(tài)有機物生物反應特性研究(2016/01-2018/12)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納米零價鐵組裝的超微球修復地下水中氯代物的研究(2014/01-2016/12)
(5)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穩(wěn)定化Fe/FeS納米顆粒修復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研究(2016/01-2019/12)
2017年發(fā)表的代表性SCI論文
1. Gu,Y., Wang,B., He,F*., Miranda,J.B., Paul,G.T.Mechanochemically Sulfidated Microscale Zero Valent Iron: Pathways, Kinetics, Mechanism, and Efficiency of Trichloroethylene Dechlorination. Environ. Sci. Technol, 2017, 51 (21): 12653-12662.
該研究首次報道了使用機械化學方法合成硫化微米零價鐵(S-mZVI),克服了現有液相化學方法硫化納米零價鐵存在的諸多技術缺陷,為硫化零價鐵的規(guī);珊蛻锰峁┝诵碌募夹g途徑。該研究還提出了一種電子利用效率的準確計算方法,系統(tǒng)評價了S-mZVI降解三氯乙烯的反應途徑、動力學、電子效率以及降解容量,并與美國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合作使用電化學手段探究了S-mZVI降解三氯乙烯的增效機制,為硫化零價鐵的研究提供了多種借鑒手段。
鏈接下載論文全文
2.Wang, B.-B., Liu, X.-T., Chen, J.-M., Peng, D.-C., He,F.*.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 group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in activated sludge: the impacts of polymerization degree of proteinaceous substrates. Water Res. 2018, 129: 133-142.
該論文系統(tǒng)考察了污水中單體態(tài)、低聚合態(tài)和高聚合態(tài)底物對活性污泥系統(tǒng)中胞外聚合物(EPS)化學組分和官能團組成的影響特征。研究結果顯示,底物聚合程度的提高顯著改變了EPS的化學成分和官能團組成,使蛋白質相關官能團的比例(如:–CO–NH–,C=O,N–C,N–H)顯著增加,而多糖相關官能團的比例(如:C–O–C,C–O–H,O=C–OH)顯著降低。此外,EPS中腐殖酸類物質的比例增加近6~16倍之多,表明了EPS中腐殖酸類物質與底物水解過程的相關關系;瘜W組分和官能團組成的改變,也導致EPS的物理化學特性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由于EPS的物理化學特性與活性污泥的結構和性質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對當前剩余污泥處理問題以及膜生物反應器中膜污染問題有重要影響,論文對理解污水中聚合態(tài)底物如何影響污泥特性以及后續(xù)的污泥處理和膜污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鏈接下載論文全文
3. Wan,S., Wu,J., Zhou, S., Wang, R., Gao, B., He,F.*.Enhanced lead and cadmium removal using biochar-supported hydrated manganese oxide (HMO) nanoparticles: Behavior and mechanism. Sci. Total. Environ, 2017,10 (188): 1298-1306.
該研究將水合氧化錳(HMO)納米顆粒浸漬在花生殼燒制的生物炭(BC)中,得到性能優(yōu)良的納米復合吸附劑HMO-BC。HMO-BC可以在較寬泛的pH值范圍內(3~7)可有效絡合Pb(Ⅱ)及Cd(Ⅱ),且HMO-BC在存在強競爭陽離子的情況下吸附能力比純BC更優(yōu)。復合吸附劑中BC的存在顯著降低了在酸性pH條件下Mn的浸出。嵌入式的HMO納米顆粒有利于目標陽離子的內球絡合,正如XPS光譜所示,與BC結合的非擴散性的帶負電的含氧基團通過Donnan膜效應使Pb(Ⅱ)及Cd(Ⅱ)預先富集和滲透到孔道中,實現重金屬陽離子的優(yōu)先吸附。本實驗克服了單獨應用HMO或BC處理含重金屬廢水的技術障礙。
鏈接下載論文全文
4. Hu,E., Zhang, Y., Wu,S., Liang, L., He, F.*. Role of dissolved Mn(Ⅲ) in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Non-oxidative versus oxidative mechanisms. Water Res., 2017, (111): 234-243.
該研究探討了游離態(tài)Mn(Ⅲ)與有機物(以阿特拉津和4-氯酚為例)的反應機制,揭示了催化和氧化兩種截然不同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機制。Mn(Ⅲ)由亞硫酸氫鹽活化高錳酸鹽的過程中產生,其通過β-消除機理促進了阿特拉津的有效N-脫烷基化,但氧化還原反應并不完全。相比之下,游離態(tài)Mn(Ⅲ)與羥基自由基(OH)一樣,通過分子內氧化還原過程降解4-氯酚,實現脫氯、羥基取代、開環(huán)及礦化。此外,Mn(Ⅲ)與焦磷酸鹽絡合之后,反應物之間的電子和質子轉移無法實現,因此焦磷酸鹽與Mn(Ⅲ)絡合使其不能與阿特拉津結合并反應。這些結果的揭示為理解富含錳礦的地球化學環(huán)境下或利用錳氧化物進行水處理過程中的有機物降解過程的認識開拓了思路。
鏈接下載論文全文
5. Wan,S., Wu, J., He,F.*, Zhou, S., Wang, R., Gao, B., Chen, J.Phosphate removal by lead-exhausted bioadsorbents simultaneously achieving lead stabilization. Chemosphere, 2017, (168):748-755.
該研究探討了利用已浸漬重金屬的低成本吸附劑吸收磷酸鹽,為吸附劑的后續(xù)處理提供選擇。該研究首先通過使用幾種類型的原料或改性廢物生物質來驗證吸附鉛對磷酸鹽吸附的增強。然后,選擇具有最高Pb吸附能力的茶葉渣負載水合二氧化錳(HMO-TW)系統(tǒng)評估磷酸鹽吸收。研究發(fā)現,在負載鉛的HMO-TW(HMO-TW(Pb))上的磷酸鹽吸附對pH不敏感,且?guī)缀醪皇芨偁庩庪x子的影響。HMO-TW(Pb)上的鉛通過磷酸鹽滯留得到了極大的穩(wěn)定,也降低了其后續(xù)處理如固化和填埋的環(huán)境風險。此外,HMO-TW(Pb)上的磷酸鹽吸附很迅速(平衡時間<60 min),幾乎不受溫度的影響。固定床柱試驗進一步表明,HMO-TW(Pb)具有實用性,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磷酸鹽。
鏈接下載論文全文
6.Wang, B., Gu, Y., Chen, J., Yao, Q., Li, H., Peng, D., He,F.*. Is polymeric substrate in influent an indirect impetus for 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 in an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Chemosphere, 2017 (177): 128-134.
該研究揭示了污水中聚合態(tài)基質(PS)與污水生物處理系統(tǒng)中硝化過程之間存在的聯系。該研究中,并行進行了三個不同的PS/總基質(TS)比(0,0.5和1)的實驗室規(guī)模的序批式反應器,以研究PS對活性污泥體系中硝化過程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PS/TS比的增加,表觀污泥產量下降,出水硝酸鹽氮濃度升高,硝化菌的豐度增高,而總細菌數量下降。該研究為理解污水中PS在影響污水生物處理系統(tǒng)硝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開拓了思路。
鏈接下載論文全文
>>>>
實驗室活動
遠足
第三期:)
第四期:天津大學季民教授團隊2017年發(fā)表的代表性SCI論文盤點(2018-01-03)
第五期:華中科技大學王宗平教授團隊2017年發(fā)表的代表性SCI論文盤點(2018-01-05)
第六期:同濟大學于水利教授研究團隊近年發(fā)表的SCI代表性論文引用情況和成果轉化(2018-01-09)
第七期:華南理工大學汪曉軍教授團隊SCI論文盤點,更貼近實際應用!(2018-01-16)
策劃、編輯:衣春敏
微信制作:文凱
商務合作:022-27836225 13920341911
“明星學者”電子書新增2017年論文,點擊圖片,一鍵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