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勞動者――記徐州市市政公用事業(yè)管理局下水道四班
本報記者 馮春梅
2007年04月24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四班人的事跡,是時代精神的寫照,是工人本色的展現(xiàn)。下水道四班在普通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各行各業(yè)的人們學習。
4月中旬的徐州,上午9點已經有些悶熱。在中山路解放橋路面上,40歲的陳秋燕熟練地打開一個窨井蓋,爾后和另一個同事一道,用一根4米長的扒子,輪流把井里的污泥提上來,裝進垃圾車運走。這是她們今天扒的第一座窨井,還有40多座要在天黑前清理完。“我們一個工作日要掏3000多公斤,遇到雨天會更多。”陳秋燕說。
陳秋燕和同事們享有“最美麗勞動者”的美名。他們屬于徐州市政工程養(yǎng)護管理處下水道四班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獎勵100多項。
巨大的榮譽面前,他們本色不變,仍是一群普通勞動者,在創(chuàng)造美的同時,更多地收獲著美……
吃苦著,奉獻著
現(xiàn)在,四班的13名職工中,有11名女性。就是這群有著愛美天性的人,承擔了徐州西部城區(qū)10萬米下水道和5000多座窨井的疏浚、清挖、維護管理及防汛任務。
用當?shù)卦捳f,他們的工作叫“扒陰溝”,就是用人工把下水道的排放物、廢棄物撈出來、清理掉。又苦、又臟、又累,遇到沼氣或堵塞,還會出危險。但是,四班人始終保持了一種心境,叫作“吃苦為樂”;保持了一種情懷,叫作“服務光榮”。
到四班工作,有光榮感,可也不是沒有人嫌棄。有人嫌他們臟,見了就躲。有人說風涼話:“你們天天挖,挖到幾個金戒指了?”有人把垃圾往下水道里倒,還理直氣壯地說:“我們不往下水道里扔垃圾,要你們這些人干什么?”
面對這些,剛進四班的人一下子真受不了。李惠萍、黃艷等人剛上班時就戴上大口罩,把臉遮得嚴嚴實實,作業(yè)時總低著頭,不敢向四周看,生怕遇見熟人;氐郊覄t是洗了又洗,沖了又沖,就怕身上有股下水道的味兒。
每當此時,老班長、老職工總會主動領著大家干,并把最難、最重的任務留給自己。當市民們一次又一次來電話感謝四班,當更多的老百姓豎起大拇指表示敬佩時,原來想不通的理兒逐漸明白了:這是一份誰也離不開的職業(yè)。
一次,四班在中山路解放橋作業(yè)。由于污泥車掛斗失靈,弄臟了一家店主放在路邊的涼席和衣物,他們趕忙賠禮道歉,連說對不起?赡俏坏曛骼L腔說:“噢,說聲對不起,就算完了?”等到四班人將弄臟的衣服洗干凈、送來,那店主故意刁難,又從屋里抱出另一大包臟衣服要他們洗。圍觀的市民看不過去了,責備店主,并安慰四班工人:“你們是為了大家,我們永遠支持你們!”
眼下在徐州,三伏天,經常有人給四班送雪糕,有老大爺、老大媽端著切好的西瓜送到現(xiàn)場,并非要看著他們每人吃上一塊才安心離開;寒冬臘月,沿街的住戶或單位,會熱情地招呼他們進屋,暖暖身子再干。
理解和愛護,有一種特別的力量,可以傳遞,相互激勵。這些年,他們的服務區(qū)年年達到省級全優(yōu)標準,近5萬噸的垃圾被一點一點扒出來,城市污水排放始終順暢;26平方公里范圍內32條主次干道附屬下水管網,沒出過大毛;市民遇到下水道堵塞等急難問題,四班總是放下電話就出發(fā),解決得順順當當;遇到交通繁忙、為不給群眾帶來不便,他們還把大量的作業(yè)改到晚上……
一度離開的老人回組了,手持文憑的大學生加盟了,更多的年輕人也來了。四班,始終像一團旺盛的火,溫暖這個城市,溫暖所有需要服務的人。
勞動著,快樂著
“做人,就得勞動;干事,就得敢拼。”這話,出自于四班。
徐州是座老城,地下排水系統(tǒng)復雜。有些溝管在地下工作時可以站立,相當多的下水道,在里面只能跪著作業(yè)。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膝蓋著地,挖一段,挪一段。管子里的石子、瓦片、碎玻璃,往往會把膝蓋硌得青一塊紫一塊的。為防意外,下去的人都在腳脖子上系一根繩子,便于聯(lián)系,萬一出現(xiàn)險情,上面的人也能夠快速搶救,人稱“生命繩”。
有一回,老職工張玉蘭和幾個姐妹疏浚原淮海路上的一段排水道。這條管道是日偽時期用石頭砌成的,寬不足1米,高不過半米。張玉蘭拴上繩子,爬進爛泥溝里,匍匐著身子,艱難地砍樹根、清污泥、撈雜物。繩索一寸寸延伸,姐妹們一聲聲呼喚。突然,繩索脫落了,張玉蘭也不再出聲。一個姐妹連忙抓起繩子,爬進去相助,直到把她從樹根和雜物堆里拉出來。
每年的防汛,對班里職工而言是最辛苦的,挖窨井、疏管子、扒大溝、查箅子幾項同時開展,往往一天連續(xù)作業(yè)十幾個小時。2002年,在清挖淮海路沿線井管時,前前后后,四班用兩個月時間挖了三遍,常常早上8點上班,要到凌晨兩三點才收工。
逢年過節(jié),絕大多數(shù)人都歡快輕松。但越是節(jié)假日,城市的排污量越大,下水道堵塞的頻率也越高。四班人就得走街串巷,穿梭忙碌。
每逢下雨,別人都朝屋里躲,四班人盡往馬路跑,雨越大,越要檢查道路積水情況,清除窨井箅子上的漂浮物。徐州有一次突降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全班12名職工冒雨泡了兩天兩夜。職工李愛玲在馬路上排水,丈夫在泵站里排水,全然不顧自己家里的積水達1米多深,連件替換衣服也沒搶出來。第三任班長許光萍和同事清除銅沛路故黃河泄洪閘口的漂浮物時,面對大水奔流形成的一個個漩渦,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然而,就在此刻,齊腰深的洪水已經沖進她的家中,74歲的老母親和8歲的兒子正趴在床上求生。
關愛著,和諧著
四班是一個和諧的集體。在社會上,他們助人為樂;隊內,他們親如一家。
有一年臨近春節(jié),四班聽說社會福利院有兩幢樓的下水道堵塞,化糞池污水四溢,立刻趕了過去,不顧寒冷,掏的掏、扒的扒,有的地方無法使用工具,就用手,弄得滿頭滿臉都是臟物,誰也沒有抱怨一句;罡赏炅耍自己掏錢,買了些年貨,向福利院的老人、孩子拜年。就這樣,四班和福利院的老人、孩子建立了聯(lián)系,逢年過節(jié),都要去看望。
海鄭里小區(qū)是個老的居民區(qū),小區(qū)內有位姓楊的老干部,兩個兒子都在部隊。一次,楊老的下水道堵了,先后找過幾個疏通公司,沒弄利索。困難中,找到四班。二話沒說,黨小組長靳西剛帶了三四個人從上查到下,原來因為化糞池長期沒清理造成淤積。一般情況下,清淤是要收費的,但四班人沒提一個錢字。化糞池清干凈了,下水道也通了,老兩口很受感動,非要付錢不可,小靳笑笑對楊老說:“老人家,您是國家的功臣,我們這樣做是應該的。”從這以后,四班職工每年都去老楊家,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有一天,四班正在路邊作業(yè),聽到不遠處傳來呻吟聲,走近一看,一位老大爺不小心摔倒了,面色蒼白。大家忙把老人扶起,迅速送往醫(yī)院,幫著掛號、拿藥,事后把他送回家。得知老人的兒女都在外地,他們輪流把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床前,端茶喂藥、倒屎倒尿,許多人還把家里的衣物拿來給換上,精心照料了半個多月。老大爺逢人便夸:“四班的閨女真好,比我親閨女還親。”
“她們是這樣一個群體:每天都奉獻真誠,每天都創(chuàng)造和諧。”長期關注四班現(xiàn)象的解放軍工程兵學院徐海孚教授說。
學習著,追求著
走進四班的生活,總能讓人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氣。這是一群與時代同行的人!
。玻埃埃茨,四班成立黨支部。支部新成員進班,都要到榮譽室參觀一次,到職工家庭走訪一次,與職工談一次。青年職工張厚結一度只想做個“能對得起工資”的人,不想多干事、多出力。每天接觸身邊的共產黨員,小張不知不覺地變了,從下班時間一到就走,到主動和黨員骨干一樣干到最后,并以優(yōu)異表現(xiàn)被吸收入黨。
在四班辦公室,那堆積的書籍、技術資料和十多個筆記本告訴人們:這里有一群愛學習的人。“科學發(fā)展了,我們清挖下水道的工人不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也不行。”一個老職工說。
四班剛建班時,作業(yè)工具很簡陋。職工們推著平板車去上班,下雨時戴著蓑笠、穿著蓑衣,徒步穿梭于大街小巷,F(xiàn)在,四班逐漸配備了污泥車、客貨車,還有高壓沖洗車和吸污車等先進的機械設備。勞動工具的改進,在減輕勞動強度的同時,更要求工人們掌握操作本領,提高工作效率。
在市政公用局黨委支持下,四班開展創(chuàng)建“學習型”班組活動,要求每名職工至少掌握1―2門操作技能。老職工和新職工開展“一幫一”活動,新教老學文化、老幫新學業(yè)務。針對窨井蓋一度丟失較多的現(xiàn)象,四班研制出井蓋防盜鏈和新型材料的窨井蓋,投入使用后效果明顯。年輕人普遍參加了自學考試。職工高念俠來四班前當過英語教師,積極發(fā)揮所長,輔導大家學習,F(xiàn)在,全班已有8名職工大專畢業(yè),王靜還拿到了本科文憑,開始用科學的知識管理日常作業(yè)。
如今,四班已經是徐州幾所高校的德育基地和實習基地、徐州市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年又被團中央評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人民日報》 (2007-04-24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