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就職于河海大學環(huán)境學院環(huán)境科學系、環(huán)境規(guī)劃與評價研究所。入選2017年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2016年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2012年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支撐計劃。博士畢業(yè)于河海大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博士后就讀于美國沙漠研究所(DRI)和美國內(nèi)華達大學(UNLV),美國北卡大學(UNC)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水環(huán)境系統(tǒng)規(guī)劃評價、河湖富營養(yǎng)化機理及水環(huán)境數(shù)學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工作。受聘為美國著名環(huán)境流體動力學模型開發(fā)團隊(EFDC-Explorer)技術顧問,并與該模型開發(fā)團隊首席科學家Paul Craig在河海大學合作舉辦了多次EFDC開發(fā)與應用培訓班;長期與北卡大學國際著名藻類學家Hans Paerl教授圍繞湖泊藍藻水華生長限制性因子以及控制機理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研究,研究成果發(fā)表在Water Research等國際權(quán)威期刊上。講授本科生全英文課程《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留學生和博士生全英文課程《水環(huán)境模擬與預測》、《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Predication》、《生態(tài)學原理及應用》等。現(xiàn)為中國水利學會江蘇省環(huán)境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湖泊與濕地分會委員、國際海洋與湖沼協(xié)會(ASLO)會員,全球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觀測網(wǎng)絡協(xié)(GLEON)會員,多個國際和國內(nèi)雜志編委。作為環(huán)保部評估中心常聘專家,參與了國家法規(guī)化質(zhì)量管理模型遴選、地表水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修編、數(shù)學模型應用指導教材編寫、以及環(huán)評工程師考前培訓等方面的工作。目前,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了國家及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類項目1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3項面上,1項青年)、霍英東教育基金項目(當年全國水環(huán)境領域僅資助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各1項,以子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科技部973項目、環(huán)保部水專項和水利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項目等。已發(fā)表學術期刊論文80余篇,其中SCI收錄42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26篇),EI收錄25篇,已授權(quán)國家專利18項、軟件著作權(quán)14項、出版專著7部。研究成果先后獲得2013年IBM全球共享大學研究獎(當年全球水環(huán)境領域僅獎勵3項)、2014年南京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一等獎和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6年水利部大禹二等獎等。
聯(lián)系方式
辦公地點:南京市西康路1號河海大學水利館B310
電子郵箱:liyiping@hhu.edu.cn
個人主頁:http://lyp.cjk3d.net
電話:(86) 2583787725,13951787286
2008/7 - 2010/7,美國沙漠研究所和美國內(nèi)華達大學,水文水資源專業(yè),博士后,導師:Kumud Acharya 教授、余鐘波 教授
2001/9 - 2006/4,河海大學,環(huán)境工程,博士(碩博連續(xù)),導師:逄勇 教授
1997/9 - 2001/7,河海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學士,輔導員:劉平雷
工作經(jīng)歷(科研與學術工作經(jīng)歷,按時間倒序排序):
2016/05 - 至今,河海大學,環(huán)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院長助理
2013/07 - 2016/05,河海大學,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系主任
2010/07 - 2013/07,河海大學,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0/01 - 2010/03,美國北卡大學,訪問學者
2006/04 - 2008/07,河海大學,環(huán)境學院,講師
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及人才計劃項目情況(按時間倒序排序):
一、主持的國家和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類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579071、船行波與風生浪共同作用對淺水湖泊沉積物再懸浮及藍藻水華影響機理研究、2016/01-2019/12、63.0萬元、在研、主持。
[2] 霍英東教育基金“第十四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基礎性研究課題”資助項目,141073、淺水湖泊水生植物消浪緩流機理及其對沉積物再懸浮抑制效應研究、2014/03-2017/02、12.3萬元、結(jié)題、主持(當年全國水環(huán)境領域僅資助2項)。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379061、淺水湖泊水-土界面波流紊動作用對沉積物再懸浮的驅(qū)動機制及模型應用、2013/01-2016/12、82.0萬元、結(jié)題、主持。
[4]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BK20131370、太湖近底邊界紊動對懸浮物關鍵動力過程影響機理研究、2013/07-2016/06、10.0萬元、結(jié)題、主持。
[5] 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2012557522、太湖流域(江蘇)控制單元水質(zhì)目標管理體系建設、2012/01-2015/12、30.0萬元、結(jié)題、子課題負責人。
[6] 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2012ZX07506007,太湖流域跨界水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管理支撐技術、2012/01-2015/12、220.0萬元、結(jié)題、子課題負責人。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1009049、振蕩波和單向流共同作用下太湖及其主要支流底泥侵蝕實驗、2010/01-2013/12、20.0萬元、結(jié)題、主持。
[8]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 973 項目,2010CB951101、氣候變化對黃淮海地區(qū)水循環(huán)的影響機理和水資源安全評估、2010/07-2015/07、30.0萬元、結(jié)題、子課題負責人。
二、參加的主要國家及省部級基金和科研類項目
[1] 江蘇省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BK20150810、內(nèi)部排水設施對LID生物滯留系統(tǒng)下滲能力的影響機理、2015/07-2018/06、20.0萬元、在研、參加。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179053、太湖底泥懸浮沉降規(guī)律及對水環(huán)境影響研究、2011/01-2014/12、60.0萬元、結(jié)題、參加。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0979022、流域水文過程與非點源溶質(zhì)運移耦合機理與模擬研究、2010/01-2012/12、40.0萬元、結(jié)題、參加。
[4] 水利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jīng)費,2011502322、珠江湖庫水生態(tài)修復技術-長潭水庫水生態(tài)動力學模型開發(fā)與應用、2011/05-2013/12、20.0萬元、結(jié)題、參加。
三、主持的人才計劃項目
[1] 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yǎng)對象、2016。
[2] 霍英東教育基金基礎性研究課題資助項目,141073、淺水湖泊水生植物消浪緩流機理及其對沉積物再懸浮抑制效應研究、2014/03-2017/02、12.3萬元、結(jié)題、主持。
[3] 江蘇省教育廳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太湖水-土界面波流紊動作用對沉積物再懸浮的驅(qū)動機理、2012/12-2015/12、10.0萬元、結(jié)題、主持。
[4] 河海大學“優(yōu)秀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振蕩波和單向流共同作用下太湖及其主要支流底泥侵蝕實驗、2012/07-2015/06、10.0萬元、結(jié)題、主持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學術獎勵
一、代表性論文
[1].Yiping Li, Abdul Jalil*, Wei Du, XiaoMeng Gao, Jiangwei Wang, Liancong Luo, Huiyun Li, Shujun Dai, Sarfraz Hashim,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Wind induced reverse flow and vertical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in a semi-enclosed bay of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IF= 2.740), 2017,102: 224-233. SCI
[2].Yiping Li, Chunyan Tang*, Jianwei Wang, Kumud Acharya, Wei Du, Xiaomeng Gao, Liancong Luo, Huiyun Li, Shujun Dai, Jepkirui Mercy, Zhongbo Yu, Baozhu Pan, Effect of wave-current interactions on sediment resuspension in large shallow Lake Taihu,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F= 2.760), 2016, 24(4): 4029-4039. SCI
[3].Yiping Li*, Chunyan Tang, Jianting Zhu, Desmond O Anim, Kumud Acharya,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odynamic processes for a large shallow freshwater lake,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IF= 2.182), 2015, 60(6), 1078-1095. SCI
[4].Yiping Li*, Wei Du, Zhongbo Yu, Chunyan Tang, Ying Wang, Desmond Ofosu Anim, Lixiao Ni, Janet Lau, Sue Ann Chew, Kumud Acharya, Impact of flexible emergent vegetation on the flow turbulence and kinetic energy characteristics in a flume experiment, Journal of Hydro-Environment Research (IF= 1.971), 2015, 9: 354-367. SCI
[5].Yiping Li*, Ying Wang, Desmond Ofosu Anim, Chunyan Tang, Wei Du, Lixiao Ni,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densities of submerged flexible vegetation from an open-channel flume study of artificial plants, Geomorphology (IF= 2.813), 2014(204): 314-324. SCI
[6].Yiping Li, Desmond Ofosu Anim*, Ying Wang, Chunyan Tang, Wei Du,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An open-channel flume study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 combined layer of submerged and emerged flexible vegetation, Ecohydrology (IF= 2.138), 2014, 7(2): 633-647. SCI
[7].Yiping Li*, Chunyan Tang,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Correlations between algae and water quality: factors driving eutrophication in Lake Taihu,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F= 2.344), 2014, 11, 169-182. SCI
[8].Yiping Li*, Chunyan Tang, Jianting Zhu, Desmond O Anim, Kumud Acharya, Parametric uncertain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odynamic processes for a large shallow freshwater lake, Hydrological Science Journal (IF=2.182), 2014, 60(6): 1078-1095. SCI
[9].Yiping Li, Chunyan Tang, Chao Wang*, Wei Tian, Baozhu Pan, Lei Hua, Janet Lau,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Assessing and modeling impacts of different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routes on Lake Taihu and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F= 2.740), 2013, 26(4): 399-413. SCI
[10].Yiping Li, Chunyan Tang, Chao Wang*, Desmond O. Anim, Zhongbo Yu, Kumud Acharya, Improved Yangtze River Diversions: Are they helping to solve algal bloom problems in Lake Taihu, Chin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F=2.740), 2013, 51: 104-116. SCI
二、代表性論著
[1].李一平, 唐春燕, 羅 縉, 王 華, 逄 勇, 太湖水生態(tài)動力學模型研究,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4. 書/著作
[2].李 勇, 李一平, 陳德強, 環(huán)境影響評價, 河海大學出版社, 2012. 書/著作
[3].朱 亮, 卜現(xiàn)亭, 李一平, 倪利曉, 李勇, 水污染理論與控制技術, 河海大學出版社, 2011. 書/著作
三、代表性專利和軟件著作權(quán)情況
1、專利情況
[1].發(fā)明專利:李一平,唐春燕,王瑩,等,一種研究底泥起懸機制和營養(yǎng)鹽釋放的裝置及其操作方法,2012,中國,專利號:ZL201210343649.4
[2].發(fā)明專利:黃冬菁,余鐘波,李一平,等,水位和水深測量裝置,2014,中國,專利號:ZL201410090621.3
[3].發(fā)明專利:李一平,杜薇,許家俊,等,一種人工濕地輔助曝氣酶解處理含氟廢水系統(tǒng),2015,中國,申請?zhí)枺?01510162775.3
[4].發(fā)明專利:李一平,唐春燕,萬榆,等,一種矩形水槽模擬底泥侵蝕和傳輸特征的方法和裝置,2012,中國,申請?zhí)枺?01210145493.9
[5].發(fā)明專利:李一平,范麗麗,胡芬娟,等,一種淺水湖泊水體懸浮物沉降速度量化方法,2011,中國,申請?zhí)枺?01110213104.7
2、軟件著作權(quán)情況
[1].李一平,唐春燕,衛(wèi)樸,等,水環(huán)境容量和納污能力計算模型,2013,中國,授權(quán)號:2013SR058331
[2].李一平,唐春燕,杜薇,等,柳州市柳江水質(zhì)安全與預警系統(tǒng),2013,中國,授權(quán)號:2013SR055138
[3].李一平,唐春燕,欒號,等,工業(yè)企業(yè)水環(huán)境風險源項辨識、預測與評估系統(tǒng),2013,中國,授權(quán)號:2013SR054060
[4].李一平,唐春燕,衛(wèi)樸,等,河流水環(huán)境水質(zhì)計算數(shù)學模型軟件,2013,中國,授權(quán)號:2013SR054648
[5].李一平,唐春燕,欒號,等,排污口權(quán)重分析和二維非穩(wěn)態(tài)水量水質(zhì)模擬預測軟件,2013,中國,授權(quán)號:2013SR053646
3、學術獎勵
[1] 2016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南方湖庫富營養(yǎng)化發(fā)生機制與生態(tài)修復調(diào)控技術、2016、水利部(排名第五)。
[2] 2015年度江蘇省水利科技進步獎三等獎、適應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需求的精確灌排模式對減少面源污染的影響、2015、江蘇。ㄅ琶谖澹。
[3] IBM全球共享大學研究一等獎(IBM Global Shared University Research Award)、Water resource 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solutions based on GIS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2013、IBM(排名第一,當年全球水環(huán)境領域僅獎勵3項)。
[4] 南京市第十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一等獎、Modeling impacts of Yangtze River water transfer on water ages in Lake Taihu, China、2013、南京市人民政府(排名第一)。
[5] 2010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太湖流域富營養(yǎng)化控制機理研究、2010、江蘇。ㄅ琶诎耍
院長助理:李一平
1978年出生,男,教授,湖北荊州人。1997年就讀于河海大學給水排水本科專業(yè),2006年獲河海大學環(huán)境工程博士學位,2008-2010年赴美國沙漠研究所和美國內(nèi)華達大學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博士后研究,2010年1-3月赴美國北卡大學訪問。2006年起在河海大學任教,2010年晉升副教授,2012年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2016年晉升教授。社會工作方面2013年起擔任環(huán)境科學系系主任,2015年起擔任環(huán)境學院院長助理,協(xié)助院長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入選江蘇省“333”人才計劃,獲得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稱號。主要從事水環(huán)境系統(tǒng)規(guī)劃評價、河湖富營養(yǎng)化機理及水環(huán)境數(shù)學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工作,主持或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和青年項目、霍英東教育基金項目、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水專項等30多個研究課題。已發(fā)表學術期刊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5部,授權(quán)國家專利10余項,軟件著作權(quán)10多項。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大禹獎二等獎、IBM全球共享大學研究獎、南京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一等獎和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兼任中國水利學會江蘇省環(huán)境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湖泊與濕地分會委員、《湖泊科學》編委等。
團隊簡介 |
李一平來源:環(huán)境學院 作者:環(huán)境學院 發(fā)布時間:2017-09-07
李一平,教授,博導,副院長,現(xiàn)任職于河海大學環(huán)境學院,并受聘為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UNC)客座教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和加拿大溫莎大學兼職博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持人,寶鋼教育優(yōu)秀教師獎獲得者,國際“水環(huán)境模擬與預測”學術年會發(fā)起人,全國河(湖)長制研究與培訓特聘教師。 主要從事流域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河湖富營養(yǎng)化機理及水環(huán)境數(shù)學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工作,目前正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桉樹人工林區(qū)水庫水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互饋過程演變機制與適應性調(diào)控(52039003)”。入選2017年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2016年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2012年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支撐計劃。受聘為美國著名環(huán)境流體動力學模型開發(fā)團隊(EFDC-Explorer)技術顧問,并與該模型開發(fā)團隊首席科學家Paul Craig在河海大學合作舉辦了多次EFDC開發(fā)與應用培訓班;長期與北卡大學國際著名藻類學家Hans Paerl教授圍繞湖泊藍藻水華生長限制性因子以及控制機理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研究,研究成果發(fā)表在Water Research、Biological Technology等國際權(quán)威期刊上。講授本科生全英文課程《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碩士生、博士生和留學生全英文課程《水環(huán)境模擬與預測》、《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Predication》、《生態(tài)學原理及應用》等,獲得江蘇省微課講課競賽一等獎、河海大學講課競賽一等獎、河海大學優(yōu)秀主講教師等稱號。現(xiàn)為中國水利學會江蘇省環(huán)境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湖泊分會常務理事、《水資源保護》期刊副主編及多個國際和國內(nèi)雜志編委。 作為水利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部常聘專家,主編了《地表水環(huán)境數(shù)值模擬與預測——EFDC建模技術及案例實訓》、英文專著《Addressing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Endowment: Physical and Virtual Water Transfer within China》、江蘇省留學生精品課程教材《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全國河(湖)長制培訓系列教材中的《全國河湖長制適用技術指南》、《全國河湖長制適用技術細則》和《水污染防治》等,參編《英漢漢英水環(huán)境科技詞典》,參加了全國多期河(湖)長制培訓授課工作,已累積培訓各級河湖長及相關技術人員5000人以上,為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轉(zhuǎn)變提供技術標準與規(guī)范。參與了國家法規(guī)化質(zhì)量管理模型遴選、地表水環(huán)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修編、數(shù)學模型應用指導教材編寫、以及環(huán)評工程師考前培訓等方面的工作。 作為第一負責人于2011-2020年連續(xù)獲得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含1項重點、3 項面上)、1 項霍英東教育基金項目(當年全國水環(huán)境領域僅資助2 項)、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 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以子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多項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水污染控制重大專項和水利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項目等。已發(fā)表學術期刊論文80 余篇,其中SCI 收錄42 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26 篇),EI 收錄25 篇,已授權(quán)國家專利19 項、軟件著作權(quán)13 項、出版專著7 部。研究成果先后獲得2013 年IBM 全球共享大學研究獎(當年全球水環(huán)境領域僅獎勵3 項)、2014 年南京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016 年水利部大禹二等獎,2019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辦公地點:南京市西康路1號河海大學水利館B310 電子郵箱:liyiping@hhu.edu.cn 個人主頁:http://lyp.cjk3d.net 課題組微信公眾號:LYP2019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