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靈渠的智慧光芒在哪里?之二
鏵嘴分水,匠心獨運
陡門通航,巧奪天工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位于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的靈渠,與都江堰、鄭國渠并稱“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其中靈渠被譽“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秦始皇為什么要修建靈渠?
靈渠為什么會成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這顆明珠散發(fā)出怎樣的光芒?
接上一期的內(nèi)容:
-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靈渠的智慧光芒在哪里?一場征服戰(zhàn)成就了一顆水利明珠 (智慧水務7期)
-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靈渠的智慧光芒在哪里?精準選址,順應天然!彎道雍水,巧奪天工!——(智慧水務8期)
靈渠的偉大之處,可以做這樣的概括——
★不僅連通了湘、漓兩江,更連接了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改變了中國自然水系格局,發(fā)揮了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多面綜合作用。
★首次完成了中原黃色文明與太平洋藍色文明的融合,改變了華夏文明和中國歷史的走向。
★成為古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樞紐。正如《徐霞客游記》中所言:“(靈)渠至此細流成涓,石底嶙峋。時巨舫鱗次,以箔阻水,俟水稍厚,則去箔放舟焉。”
是明珠,就肯定有其光彩。靈渠特定的光彩是如何釋放出來的?
開鑿渠道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凝聚了古人的大智慧。
鏵嘴分水,匠心獨運
在靈渠主體工程這個系統(tǒng)中,鏵嘴、大小天平功不可沒。它們共同作用,三七分配南渠和北渠的進水量。
靈渠最經(jīng)典的設計是鏵嘴與大、小天平。
犁鏵形狀的鏵嘴其實就是一個分水設施,猶如都江堰的魚嘴,是一座長70米、位于靈渠攔河大壩大小天平尖端的砌石壩——分水平臺(導水堤)。鏵嘴前端直指湘江上游,將水流一劈為二。三分南流,被“小天平”導入南渠;七分北流,被“大天平”導入北渠。南渠向西延伸匯入漓江,北渠向北延伸重回湘江。因此,靈渠包括南北兩條水渠,各有分工,相輔相成。這就是所謂的“湘七漓三”,也是著名的“三七分派”。
這樣的分配,既保證了南渠的通航,又不使湘江缺水。這樣的設計,在2000多年的運行中已經(jīng)證明是很科學的。
那么大小天平的設計又有何玄機?
接鏵嘴下游是攔截江水的攔河壩,大天平即攔河壩的右部,小天平為攔河壩的左部,大天平與小天平銜接成“人”字形。大天平右端設有北陡,即引水入北渠的進水口;小天平左端設有南陡,即引水入南渠的進水口。兩個壩面連為一體,其頂端就是鏵嘴。分水堤壩矮于兩側河岸?菟冢娼蝗繉肭;洪水期,江水可越過堤壩,流入湘江故道,既可泄洪,又可避免靈渠為洪水毀壞。
這個玄機就在大小天平呈108度的“人”字形夾角排列上。
在人體工程學中有一個“李建軍定律”,表述為:事物內(nèi)在格局、事物與外在格局只有在黃金夾角上才會呈自然形態(tài)、完美形態(tài)。這是事物存在和發(fā)展的最佳形式。該定律也稱最優(yōu)法則。
萬事萬物皆有其特定形態(tài)(包括意識形態(tài))、狀態(tài)(包括社會狀態(tài)、人體狀態(tài)),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空間下為滿足自身需求也會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狀態(tài)。而可以保持事物屬性不變的自然、至和形態(tài)和狀態(tài)則是斐波那契數(shù)列和黃金分割率。
有黃金比例分割的三角形各角角度分別是頂角為36°的等腰三角形和頂角為108°的等腰三角形。
大小天平“人”字形夾角排列,就遵循了這個定律。
2000年前史祿修建大小天平時,古希臘雅典學派第三大算學家歐道克薩斯也提出黃金分割理論,同時代的兩地人,一個把它用到了實踐中,一個從數(shù)學角度做出解讀。其實黃金分割率本質(zhì)上依然是自然態(tài)的數(shù)理表達。
道并行而不相悖,萬物并存不相害。事物內(nèi)在陰陽格局、事物與外在陰陽格局只有在太極圖的黃金夾角上才會呈自然形態(tài)、完美形態(tài)。史祿用他的“大小天平”詮釋了這個自然法則。
歷經(jīng)2000年洪水無情地沖刷和撞擊,鏵嘴、大小天平壩體安然,繼續(xù)默默地為人類服務。這就是古人高超的分水智慧。
陡門通航,巧奪天工
興安人對靈渠有這樣評價——“三十六陡下興安,一陡一個境界,一陡一個天地”。
話雖通俗,但道出陡門功能的非凡價值。
陡門其實就是古代的船閘,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設施。靈渠的因為閘門修建在渠道最水淺、流急及陡峭的地方,故稱陡門。《徐霞客游記》中記載:“以箔阻水,俟水稍厚,則去箔放舟焉。這里的“箔””,就是陡門用來關閘的竹門。
靈渠水的特點是淺、狹、曲、急,陡門的作用就是提升或降低水位,以利舟楫通行。
陡門的結構、用材、使用看似簡單,但其組合功能、作用卻十分奇巧。
從結構看,兩岸的導墻用漿砌條石,兩邊墩臺高1-2米,半圓形居多。陡門的過水寬度為5-6米,設陡距離近則60米,遠則2公里。高度和距離都是根據(jù)水勢而定的。如:南渠因落差大,設有陡門29個。北渠因落差小,只有4公里多,只設有7個陡門。
從用材看,塞陡工具都是一些廉價的、隨地可取的竹木而已。
從使用看,陡門的關、啟程序是:關陡時,先將小陡杠的下端插入陡門一側海漫的石孔內(nèi),上端傾斜地嵌入陡門另一側石墩的槽口中;再以底杠的一端置于墩臺的魚嘴上,另一端架在小陡杠下端;再架上面杠。然后將榪槎置于陡杠上,再鋪上水箳、陡簟將陡門堵塞。等水位增高要過船時,將小陡杠敲出槽口,堵陡各物即借水力自行打開,船只即可隨水位升高而往上游航行或隨下泄水勢向下游前行。這樣,無論從北逆流而上,再向南順流而下的船只,還是從南逆流而上,再向北順流而下的木船,都可以借助陡門,安全平穩(wěn)地來往于長江、珠江水系。
結構簡單、用料經(jīng)濟、使用方便,足見古人控水的睿智。
靈渠的設計建造,遵循了天人合一、大道至簡的法則,選址精準,壅水巧妙,分水合理,控水奇巧……其中的每一個部分都自成體系,有著明確的分工,簡單實用,整體上又構成一個龐大、完美的引水、治水、用水工程體系,合理協(xié)調(diào)與綜合了航道、灌溉、防洪、抗旱諸多功能,讓南轅北轍、互不相干、落差32米的兩條河流和諧地牽手,堪稱偉大的設計。
這就是中國古人所成就的智慧光芒。
許多人贊嘆巴拿馬運河電動水閘的宏偉、伏爾加一頓運河電動水閘的精巧……卻唯獨忘記了中國古人靈渠在當時科技不發(fā)達的背景下道自然解決技術難題的大智慧。
巧奪天工與巧取豪奪,形成鮮明對比。智慧城市、海綿城市該如何設計?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值得今人深思。
人體工程學生態(tài)博覽院與鼎藍水務共同打造當年的水利、今世的水務內(nèi)涵,以中國水利智慧都江堰為開始,講講大中國大運河為何能由南向北逆流向,且同時橫跨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以及錢塘江五條東西走向的大江大河。它是如何穿越這五大水系的呢?到底是如何橫穿長江和黃河的?
以人體工程學平衡論、系統(tǒng)論、控制論的角度,分析大運河的時代背景、開鑿環(huán)境特點、規(guī)劃設計和建設特點,探討不同時代需求下,政治中心與經(jīng)濟重心連接、城市給排水設計、當代的智慧水環(huán)境與海棉城市生態(tài)建設的思路。
水的性質(zhì)并非一成不變,它也會隨著季節(jié)、地域、環(huán)境、人為加工等因素而有所改變。古人之對水做如此細致的分別,本身就說明不同的水對人體又不同的影響,保健、治病要結合不同類型水的性能、功用。
水作為環(huán)境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水具有對大地物質(zhì)和能量進行搬運、調(diào)候、凈化、反應的功能,被依據(jù)陰陽理論劃分為吉兇兩大類;而堪輿實踐中,更被以氣味、味道、清濁、聲音等進行分辨、分類。尤其是古人用水的實踐,更堪稱智慧,很多工程是當今也無法與其比肩的,如都江堰、靈渠、坎兒井等。所以研究堪輿學關于水的實踐,具有非常的現(xiàn)實價值。
水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境要素、人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是健康必有要素。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環(huán)境平衡是國強民富的根本。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是金山銀山的保障!
近期發(fā)表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給水排水》)”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僅供分享不作商業(yè)用途,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請聯(lián)系我們(022-27835520),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