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视频国产_国产精品第13页_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体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標準規(guī)范 » 正文

6 泵站 6.1 一般規(guī)定 6.2 設計流量和設計揚程 6.3 集水池 6.4 泵房設計 6.5 出水設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2-12-31  來源:6 泵站 6.1 一般規(guī)定 6.2 設計流量和設計揚程 6.  瀏覽次數(shù):1178
核心提示:6 泵站 6.1 一般規(guī)定 6.2 設計流量和設計揚程 6.3 集水池 6.4 泵房設計 6.5 出水設施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5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九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6 泵站


6.1 一般規(guī)定

6.1 一般規(guī)定


6.1.1 泵站布置應在滿足城鎮(zhèn)總體規(guī)劃和城鎮(zhèn)排水專業(yè)規(guī)劃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局,提高運行效率。
6.1.2 排水泵站可根據(jù)水環(huán)境和水安全的要求,與徑流污染控制、徑流峰值削減或雨水利用等調蓄設施合建,并應滿足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6.1.3 排水泵站宜按遠期規(guī)模設計,水泵機組可按近期規(guī)模配置。
6.1.4 排水泵站宜為單獨的建筑物。
6.1.5 會產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氣體的污水泵站應為單獨的建筑物,并應配置相應的檢測設備、報警設備和防護措施。
6.1.6 排水泵站的建筑物和附屬設施宜采取防腐蝕措施。抽送腐蝕性污水的泵站,必須采用耐腐蝕的水泵、管配件和有關設備。
6.1.7 單獨設置的泵站與居住房屋和公共建筑物的距離應滿足規(guī)劃、消防和環(huán)保部門的要求。泵站的地面建筑物應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做到適用、經濟、美觀,泵站內應綠化。
6.1.8 泵站室外地坪標高應滿足防洪要求,并應符合規(guī)劃部門規(guī)定;泵房室內地坪應比室外地坪高0.2m~0.3m;易受洪水淹沒地區(qū)的泵站和地下式泵站,其入口處地面標高應比設計洪水位高0.5m以上;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設置防洪措施。
6.1.9 泵站場地雨水排放應充分體現(xiàn)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利用綠色屋頂、透水鋪裝、生物滯留設施等進行源頭減排,并應結合道路和建筑物布置雨水口和雨水管道,接入附近城鎮(zhèn)雨水系統(tǒng)或雨水泵站的格柵前端。地形允許散水排水時,可采用植草溝和道路邊溝排水。
6.1.10 雨水泵站應采用自灌式泵站。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宜采用自灌式泵站。
6.1.11 泵房宜設兩個出入口,其中一個應能滿足最大設備或部件的進出。
6.1.12 排水泵站供電應按二級負荷設計。特別重要地區(qū)的泵站應按一級負荷設計。
6.1.13 位于居民區(qū)和重要地段的污水泵站、合流污水泵站和地下式泵站,應設置除臭裝置,除臭效果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
6.1.14 自然通風條件差的地下式水泵間應設置機械送排風系統(tǒng)。
6.1.15 有人值守的泵站內,應設隔聲值班室并設有通信設施。遠離居民點的泵站,應根據(jù)需要適當設置工作人員的生活設施。
6.1.16 排水泵站內部和四圍道路應滿足設備裝卸、垃圾清運、操作人員進出方便和消防通道的要求。
6.1.17 規(guī)模較小、用地緊張、不允許存在地面建筑的情況下,可采用一體化預制泵站。

條文說明

6.1.1 泵站作為排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滿足城市總體規(guī)劃和排水專業(yè)規(guī)劃的要求,通過優(yōu)化泵站布局盡可能提高排水系統(tǒng)的運行效率,節(jié)約能耗。
6.1.2 充分考慮集約節(jié)約用地,為滿足水環(huán)境、水安全需要,控制徑流污染、降低內澇風險、利用雨水資源,可根據(jù)需要,在泵站中設置調蓄池。
6.1.3 排水泵站應根據(jù)排水工程專業(yè)規(guī)劃所確定的遠、近期規(guī)模設計?紤]到排水泵站多為地下構筑物,土建部分如按近期規(guī)模設計,則遠期規(guī)模擴建較為困難。因此,本條規(guī)定泵站主要構筑物的土建部分宜按遠期規(guī)模一次設計建成,水泵機組可按近期規(guī)模配置,根據(jù)需要,隨時添裝機組。
6.1.4 由于排水泵站抽送污水時會產生臭氣和噪聲,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影響,故宜設計為單獨的建筑物。
6.1.5 排水泵站相應的防護措施有:
    (1)良好的通風設備;
    (2)防火防爆的照明、電機和電氣設備;
    (3)有毒氣體監(jiān)測和報警設施;
    (4)與其他建筑物有一定的防護距離。
6.1.6 排水泵站的特征是潮濕和散發(fā)各種氣體,極易腐蝕周圍物體,因此其建筑物、附屬設施、水泵、管配件等都需要采取相應的防腐蝕措施,一般為設備和配件采用耐腐蝕材料或涂防腐涂料,如欄桿和扶梯等采用玻璃鋼等耐腐蝕材料。
6.1.7 排水泵站的衛(wèi)生防護距離涉及周圍居民的居住質量,在廣大居民環(huán)保意識增強的情況下,顯得尤其必要,故做此規(guī)定。
    泵站地面建筑物的建筑造型應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和諧、統(tǒng)一。上海、廣州、青島等地的某些泵站,其建筑造型因地制宜深受周圍居民喜愛。
6.1.8本條規(guī)定主要為防止泵站淹水。易受洪水淹沒地區(qū)的泵站和地下式泵站應保證洪水期間水泵能正常運轉,一般采取的防洪措施如下:
    (1)泵站地面標高填高。這需要大量土方,并可能造成和周圍地面高差較大,影響交通運輸。
    (2)泵房室內地坪標高抬高?蓽p少填土土方量,但可能造成泵房地坪與泵站地面高差較大,影響日常管理維修工作。
    (3)泵站或泵房入口處筑高或設閘槽等。僅在入口處筑高可適當降低泵房的室內地坪標高,但可能影響交通運輸和日常管理維修工作。通常采用在入口處設閘槽、在防洪期間加閘板等,作為臨時防洪措施。
6.1.10 由于雨水泵的特征是流量大、揚程低、吸水能力小,根據(jù)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應采用自灌式泵站。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宜采用自灌式,若采用非自灌式,保養(yǎng)較困難。
6.1.11 泵房宜設兩個出入口,其中一個應能滿足最大設備和部件進出,且應與車行道連通,目的是方便設備吊裝和運輸。
6.1.12 本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供電負荷是根據(jù)其重要性和中斷供電所造成的損失或影響程度來劃分的。若突然中斷供電,會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給城鎮(zhèn)生活帶來較大影響者應采用二級負荷設計。若突然中斷供電,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給城鎮(zhèn)生活帶來重大影響者應采用一級負荷設計。二級負荷宜由兩回路供電,兩路互為備用或一路常用一路備用。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供配電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052的有關規(guī)定,二級負荷的供電系統(tǒng),對小型負荷或供電確有困難地區(qū),也允許一回路專線供電,但應從嚴掌握。一級負荷應采用兩個電源供電,當一個電源發(fā)生故障時,另一個電源不應同時受到損壞。上海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和二期工程中,大型輸水泵站35kV變電站都按一級負荷設計。
6.1.13 污水、合流污水泵站的格柵井和污水敞開部分,有臭氣逸出,影響周圍環(huán)境。對位于居民區(qū)和重要地段的泵站,應設置除臭裝置。
6.1.14 地下式泵房在水泵間有頂板結構時,其自然通風條件差,應設置機械送排風綜合系統(tǒng)排除可能產生的有害氣體以及泵房內的余熱、余濕,以保障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通風換氣次數(shù)一般為5次/h~10次/h,通風換氣體積以地面為界。當?shù)叵率奖梅康乃瞄g為無頂板結構,或為地面層泵房時,則可視通風條件和要求,確定通風方式。送排風口應合理布置,防止氣流短路。
    自然通風條件較好的地下式水泵間或地面層泵房,宜采用自然通風。當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采用自然進風、機械排風方式進行通風。
    自然通風條件一般的地下式泵房或潛水泵房的集水池,可不設通風裝置。但在檢修時,應設臨時送排風設施。通風換氣次數(shù)不小于5次/h。
6.1.15 隔聲值班室是指在泵房內單獨隔開一間,供值班人員工作、休息等用,備有通信設施,便于和外界的聯(lián)絡。對遠離居民點的泵站,應適當設置管理人員的生活設施,一般可在泵站內設置供居住用的建筑。
6.1.16 泵站內道路布置的規(guī)定。潛水泵泵站當采用汽車吊裝卸時,道路布置應考慮汽車吊操作方便;消防通道應考慮消防車通行轉彎的要求。
6.1.17 一體化預制泵站在歐洲有60多年的使用歷史,目前一體化預制泵站的應用已遍布全球。一體化預制泵站可采用全地下式安裝、設備集成度高、施工周期短等特點,近年來在我國市政給水排水和內澇防治中廣泛使用。例如,江西省海綿城市試點城市萍鄉(xiāng)市西門內澇1號一體化軸流預制泵站項目設計規(guī)模為4.6m³/s,采用兩個單筒并聯(lián),每個筒的規(guī)模都為2.3m³/s。


6.2 設計流量和設計揚程

6.2 設計流量和設計揚程


6.2.1 污水泵站的設計流量應按泵站進水總管的旱季設計流量確定;污水泵站的總裝機流量應按泵站進水總管的雨季設計流量確定。
6.2.2 雨水泵站的設計流量應按泵站進水總管的設計流量確定。雨污分流不徹底、短時間難以改建或考慮徑流污染控制的地區(qū),雨水泵站中宜設置污水截流設施,輸送至污水系統(tǒng)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當立交道路設有盲溝時,其滲流水量應單獨計算。
6.2.3 合流污水泵站的設計流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1 泵站后設污水截流裝置時應按本標準公式(4.1.23)計算。
    2 泵站前設污水截流裝置時,雨水部分和污水部分應分別按下列公式計算。
    1)雨水部分
雨水部分計算公式
    2)污水部分
污水部分計算公式

    式中:Qp——泵站設計流量(m³/s);
    Q——雨水設計流量(m³/s);
    n0——截流倍數(shù);
    Qd——設計綜合生活污水量(m³/s);
    Qm——設計工業(yè)廢水量(m³/s)。
6.2.4 污水泵和合流污水泵的設計揚程應根據(jù)設計流量時的集水池水位與出水管渠水位差、水泵管路系統(tǒng)的水頭損失及安全水頭確定。
6.2.5 雨水泵的設計揚程應根據(jù)設計流量時的集水池水位與受納水體平均水位差和水泵管路系統(tǒng)的水頭損失確定。

條文說明

6.2.1 污水泵站的設計還應考慮雨季設計流量下,污水和截流雨水的提升,故提出總裝機流量的設計依據(jù)?傃b機流量指工作和備用水泵合在一起的總流量。
6.2.2 目前我國一些地區(qū)雨污分流不徹底,短期內又難以完成改建。市政排水管網雨污水管道混接,一方面降低了現(xiàn)有污水系統(tǒng)設施的收集處理率,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對周圍水體環(huán)境的污染。雨污混接方式主要有建筑物內部洗滌水接入雨水管、建筑物內污水出戶管接入雨水管、化糞池出水管接入雨水管、市政污水管接入雨水管等。以上海市為例,目前存在雨污混接的多個分流制排水系統(tǒng)中,旱流污水往往通過分流制排水系統(tǒng)的雨水泵站排入河道。為減少雨污混接對河道的污染,上海市城鎮(zhèn)雨水系統(tǒng)專業(yè)規(guī)劃提出在分流制排水系統(tǒng)的雨水泵站內增設截流設施,旱季將混接的旱流污水全部截流,納入污水系統(tǒng)處理后排放,遠期這些設施可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統(tǒng)截流雨水。在雨水泵站中設置的截流設施,包括截流泵房和管道,主要是為了對雨水管道中污染較為嚴重的水(包括通過路面無組織排放進入的道路沖洗水、管道混接水、受污染雨水等)進行截流,接入污水系統(tǒng)進行處理達標排放,從而減少對水體的污染。截流量可根據(jù)排水系統(tǒng)實際情況確定,上海市規(guī)定,一般不低于系統(tǒng)服務范圍內旱流污水量的20%。
6.2.4 出水管渠水位以及集水池水位的不同組合,可組成不同的揚程。設計平均流量時,出水管渠水位和集水池設計水位之差加上管路系統(tǒng)水頭損失和安全水頭為設計揚程;設計最小流量時,出水管渠水位和集水池設計最高水位之差加上管路系統(tǒng)水頭損失和安全水頭為最低工作揚程;設計最大流量時,出水管渠水位與集水池設計最低水位之差加上管路系統(tǒng)水頭損失和安全水頭為最高工作揚程。安全水頭一般為0.3m~0.5m。
6.2.5 受納水體水位以及集水池水位的不同組合,可組成不同的揚程。受納水體水位的常水位或平均潮位和設計流量下集水池設計水位之差加上管路系統(tǒng)的水頭損失為設計揚程;受納水體水位的低水位或平均低潮位和集水池設計最高水位之差加上管路系統(tǒng)的水頭損失為最低工作揚程;受納水體水位的高水位或防汛潮位和集水池設計最低水位之差加上管路系統(tǒng)的水頭損失為最高工作揚程。


6.3 集水池

6.3 集水池


6.3.1 集水池的容積應根據(jù)設計流量、水泵能力和水泵工作情況等因素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積不應小于最大一臺水泵5min的出水量,水泵機組為自動控制時,每小時開動水泵不宜超過6次。
    2 雨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積不應小于最大一臺水泵30s的出水量,地道雨水泵站集水池容積不應小于最大一臺泵60s的出水量。
    3 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積不應小于最大一臺水泵30s的出水量。
    4 污泥泵房集水池的容積應按一次排入的污泥量和污泥泵抽送能力計算確定;钚晕勰啾梅考氐娜莘e,應按排入的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和污泥泵抽送能力計算確定。
    5 一體化預制泵站的集水池容積應按最大一臺水泵的設計流量和每小時最大啟停次數(shù)確定。
6.3.2 大型合流污水輸送泵站集水池的面積應按管網系統(tǒng)中調壓塔原理復核。
6.3.3 流入集水池的污水和雨水均應通過格柵。
6.3.4 雨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設計最高水位宜與進水管管頂相平。當設計進水管道為壓力管時,集水池的設計最高水位可高于進水管管頂,但不得使管道上游地面冒水。
6.3.5 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設計最高水位應按進水管充滿度計算。
6.3.6 集水池的設計最低水位應滿足所選水泵吸水水頭的要求。自灌式泵房尚應滿足水泵葉輪浸沒深度的要求。
6.3.7 泵房宜采用正向進水,應考慮改善水泵吸水管的水力條件,減少滯流或渦流,規(guī)模較大的泵房宜通過數(shù)學模型或水力模型試驗確定進水布置方式。
6.3.8 泵站集水池前,應設置閘門或閘槽;泵站宜設置事故排出口,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設置事故排出口應報有關部門批準。
6.3.9 雨水進水管沉砂量較多地區(qū)宜在雨水泵站集水池前設置沉砂設施和清砂設備。
6.3.10 集水池池底應設置集水坑,坑深宜為500mm~700mm。
6.3.11 集水池應設置沖洗裝置,宜設置清泥設施。

條文說明

6.3.1 為了泵站正常運行,集水池的貯水部分必須有適當?shù)挠行莘e。集水池的設計最高水位和設計最低水位之間的容積為有效容積。集水池有效容積的計算范圍,除集水池本身外,可以向上游推算到格柵部位。如容積過小,則水泵開停頻繁;容積過大,則增加工程造價。根據(jù)當前電機啟閉次數(shù)要求,本次修訂降低了對水泵開停的限制,污水泵站應控制單臺泵開停次數(shù)不宜大于6次/h。對污水中途泵站,其下游泵站集水池容積,應和上游泵站工作相匹配,防止集水池壅水和開空車。雨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容積,由于雨水進水管部分可作為貯水容積考慮,僅規(guī)定不應小于最大一臺水泵30s的出水量。為保證地道泵站安全和正常運行,本標準將集水池容積提高到不應小于最大一臺泵60s的出水量。此處地道是指下穿立交道路和人行地道。間隙使用的泵房集水池,應按一次排入的水、泥量和水泵抽送能力計算。
    一體化預制泵站的特點就是集成度高,通過配備啟停次數(shù)高的水泵電機和高水平的自控實現(xiàn)遠程控制、水泵自動輪值和水泵故障自動切換以及定期泵站排空等功能,因此可以大大減少集水井容積。一體化預制泵站中水泵的最大啟停次數(shù)應根據(jù)水泵性能確定,并適當考慮余量。目前,國內外一體化預制泵站配備水泵的最大允許啟停次數(shù)一般為10次~30次。
6.3.2 大型合流污水輸送泵站,尤其是多級串聯(lián)泵站,當水泵突然停運或失負時,系統(tǒng)中的水流由動能轉為勢能,下游集水池會產生壅水現(xiàn)象,上壅高度和集水池面積有關,應復核水流不壅出地面。
6.3.3 集水池前設置格柵是用來截留大塊的懸浮或漂浮的污物,以保護水泵葉輪和管配件,避免堵塞或磨損,保證水泵正常運行。
6.3.4 我國的雨水泵站運行時,部分受壓情況較多,其進水水位高于管頂?紤]此因素,設計時最高水位可高于進水管管頂,但應復核控制最高水位不得使管道上游的地面冒水。
    地道泵站集水池最高水位應低于地道最低點路面高程以下1m, 同時低于所設盲溝管最低點的管內底高程。
6.3.7 泵房采用正向進水,是使水流順暢,流速均勻的主要條件。側向進水易形成集水池下游端的水泵吸水管處水流不穩(wěn),流量不均,對水泵運行不利,故應避免。由于進水條件對泵房運行極為重要,必要時,規(guī)模較大的泵房宜通過數(shù)學模型或水力模型試驗確定進水布置方式。
    集水池的布置會直接影響水泵吸水的水流條件。水流條件差,會出現(xiàn)滯流或渦流,不利于水泵運行;會引起汽蝕作用,水泵特性改變,效率下降,出水量減少,電動機超載運行;會造成運行不穩(wěn)定,產生噪聲和振動,增加能耗。
    集水池的設計一般應注意下列幾點:
    (1)水泵吸水管或葉輪應有足夠的淹沒深度,防止空氣吸入,或形成渦流時吸入空氣;
    (2)泵的吸入喇叭口和池底保持所要求的距離;
    (3)水流應均勻順暢無旋渦地流進泵吸水管,每臺水泵的進水水流條件基本相同,水流不要突然擴大或改變方向;
    (4)集水池進口流速和水泵吸入口處的流速盡可能緩慢。
6.3.8 為了便于清洗集水池或檢修水泵,泵站集水池前應設置閘門或閘槽。泵站前宜設置事故排出口,供泵站檢修時使用。為防止水污染和保護環(huán)境,本條規(guī)定設置事故排出口應報有關部門批準。
6.3.9 有些地區(qū)雨水管道內常有大量砂粒流入,為保護水泵,減少對水泵葉輪的磨損,在雨水進水管砂粒量較多的地區(qū)宜在集水池前設置沉砂設施和清砂設備。上海市某泵站設有沉砂池,長期運行良好。上海市另一泵站,由于無沉砂設施,曾發(fā)生水泵被淤埋和進水管渠斷面減小、流量減少的情況。青島市的雨水泵站大多設有沉砂設施。


6.4 泵房設計

6.4 泵房設計


Ⅰ 水泵配置
6.4.1 水泵的選擇應根據(jù)設計流量和所需揚程等因素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水泵臺數(shù)不應少于2臺,且不宜大于8臺。當水量變化很大時,可配置不同規(guī)格的水泵,但不宜超過兩種,也可采用變頻調速裝置或采用葉片可調式水泵。
    2 污水泵房和合流污水泵房應設備用泵,當工作泵臺數(shù)小于或等于4臺時,應設1臺備用泵。工作泵臺數(shù)大于或等于5臺時,應設2臺備用泵;潛水泵房備用泵為2臺時,可現(xiàn)場備用1臺,庫存?zhèn)溆?臺。雨水泵房可不設備用泵。下穿立交道路的雨水泵房可視泵房重要性設置備用泵。
6.4.2 選用的水泵在設計揚程時宜在高效區(qū)運行。在最高工作揚程和最低工作揚程的整個工作范圍內應能安全穩(wěn)定運行。2臺以上水泵并聯(lián)運行合用一根出水管時,應根據(jù)水泵特性曲線和管路工作特性曲線驗算單臺水泵工況。
6.4.3 多級串聯(lián)的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應考慮級間調整的影響。
6.4.4 水泵吸水管設計流速宜為0.7m/s~1.5m/s,出水管流速宜為0.8m/s~2.5m/s。
6.4.5 非自灌式水泵應設置引水設備,并均宜設置備用。小型水泵可設置底閥或真空引水設備。

Ⅱ 泵房
6.4.6 水泵布置宜采用單行排列。
6.4.7 主要機組的布置和通道寬度,應滿足機電設備安裝、運行和操作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水泵機組基礎間的凈距不宜小于1.0m。
    2 機組突出部分和墻壁的凈距不宜小于1.2m。
    3 主要通道寬度丕宜小于1.5m。
    4 配電箱前面通道寬度,低壓配電時不宜小于1.5m,高壓配電時不宜小于2.0m。當采用在配電箱后面檢修時,后面距墻的凈距不宜小于1.0m。
    5 有電動起重機的泵房內,應有吊運設備的通道。
6.4.8 泵房各層層高,應根據(jù)水泵機組、電氣設備、起吊裝置尺寸及安裝、運行和檢修等因素確定。
6.4.9 泵房起重設備應根據(jù)需吊運的最重部件確定。起重量不大于3t時宜選用手動或電動葫蘆;起重量大于3t時應選用電動單梁或雙梁起重機。
6.4.10 水泵機組基座應按水泵要求配置,并應高出地坪0.1m以上。
6.4.11 水泵間和電動機間的層高差超過水泵技術性能中規(guī)定的軸長時,應設置中間軸承和軸承支架,水泵油箱和填料函處應設置操作平臺等設施。操作平臺工作寬度不應小于0.6m,并應設置欄桿。平臺的設置應滿足管理人員通行和不妨礙水泵裝拆。
6.4.12 泵房內應有排除積水的設施。
6.4.13 泵房內地面敷設管道時,應根據(jù)需要設置跨越設施。若架空敷設時,不得跨越電氣設備和阻礙通道,通行處的管底距地面不宜小于2.0m。
6.4.14 當泵房為多層時,樓板應設吊物孔,其位置應在起吊設備的工作范圍內。吊物孔尺寸應按需起吊最大部件外形尺寸每邊放大0.2m以上。
6.4.15 潛水泵上方吊裝孔蓋板可視環(huán)境需要采取密封措施。
6.4.16 水泵因冷卻、潤滑和密封等需要的冷卻用水可接自泵站供水系統(tǒng),其水量、水壓、管路等應按設備要求設置。當冷卻水量較大時,應考慮循環(huán)利用。

條文說明

Ⅰ 水泵配置
6.4.1 本條是關于水泵選擇的規(guī)定。
    1 一座泵房內的水泵,如型號規(guī)格相同,則運行管理、維修養(yǎng)護均較方便,工作泵的配置宜為2臺~8臺。臺數(shù)少于2臺,如遇故障,影響太大;臺數(shù)大于8臺時,則進出水條件可能不良,影響運行管理。當流量變化大時,可配置不同規(guī)格的水泵,大小搭配,但不宜超過兩種;也可采用變頻調速裝置或葉片可調式水泵。
    2 污水泵房和合流污水泵房的備用泵臺數(shù)應根據(jù)下列情況考慮:
        (1)水泵總裝機流量:應滿足泵站進水總管的雨季設計流量要求。
        (2)地區(qū)的重要性:不允許間斷排水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等地區(qū)和重要的工業(yè)企業(yè)的泵房,應有較高的水泵備用率。
        (3)泵房的特殊性:指泵房在排水系統(tǒng)中的特殊地位。如多級串聯(lián)排水的泵房,其中一座泵房因故不能工作時,會影響整個排水區(qū)域的排水,故應適當提高備用率。
        (4)工作泵的型號:當采用橡膠軸承的軸流泵抽送污水時,因橡膠軸承容易磨損,造成檢修工作繁重,也需要適當提高水泵備用率。
        (5)臺數(shù)較多的泵房,相應的損壞次數(shù)也較多,故備用臺數(shù)應有所增加。
        (6)水泵制造質量的提高,檢修率下降,可減少備用率。
    但是備用泵增多,會增加投資和維護工作,綜合考慮后做此規(guī)定。由于潛水泵調換方便,當備用泵為2臺時,可現(xiàn)場備用1臺,庫存?zhèn)溆?臺,以減小土建規(guī)模。
    雨水泵的年利用小時數(shù)很低,故雨水泵一般可不設備用泵,但應在非雨季做好維護保養(yǎng)工作。
    下穿立交道路雨水泵站可視泵站重要性設備用泵,但必須保證道路不積水,以免影響交通。
6.4.2 根據(jù)對已建泵站的調查,水泵揚程普遍按集水池最低水位和排出水體最高水位之差,再計入水泵管路系統(tǒng)的水頭損失確定。由于出水量高水位出現(xiàn)概率甚少,導致水泵大部分工作時段的工況較差。本條規(guī)定了選用的水泵宜滿足設計揚程時在高效區(qū)運行。此外,最高工作揚程和最低工作揚程,應在所選水泵的安全、穩(wěn)定的運行范圍內。由于各類水泵的特性不一,按上列揚程配泵如超出穩(wěn)定運行范圍,則以最高工作揚程時能安全穩(wěn)定運行為控制工況。
6.4.3 多級串聯(lián)的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受多級串聯(lián)后的工作制度、流量搭配等的影響較大,故應考慮級間調整的影響。
6.4.4 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流速不宜過大,以減少水頭損失和保證水泵正常運行。如水泵的進出口管管徑較小,則應配置漸擴管進行過渡,使流速在本標準規(guī)定的范圍內。
6.4.5 當水泵為非自灌式工作時,應設置引水設備。引水設備有真空泵或水射器抽氣引水,也可采用密閉水箱注水。當采用真空泵引水時,在真空泵和水泵之間應設置氣水分離箱。

Ⅱ 泵房
6.4.6 水泵的布置是泵站的關鍵。水泵宜采用單行排列,這樣對運行、維護有利,且進出水方便。
6.4.7 主要機組的間距和通道的寬度應滿足安全防護和便于操作、檢修的需要,應保證水泵軸或電動機轉子在檢修時能夠拆卸。
6.4.10 基座尺寸隨水泵形式和規(guī)格而不同,應按水泵的要求配置。本條規(guī)定基座高出地坪0.1m以上是為了在機房少量淹水時,不影響機組正常工作。
6.4.11 當泵房較深,選用立式泵時,水泵間地坪和電動機間地坪的高差超過水泵允許的最大軸長值時,一種方法是將電動機間建成半地下式;另一種方法是設置中間軸承和軸承支架以及人工操作平臺等輔助設施。從電動機和水泵運轉穩(wěn)定性出發(fā),軸長不宜太長,采用前一種方法較好,但從電動機散熱方面考慮,后一種方法較好。本條對后一種方法做出了規(guī)定。
6.4.12 水泵間地坪應設集水溝排除地面積水,其地坪宜以1%坡向集水溝,并在集水溝內設抽吸積水的水泵。
6.4.13 泵房內管道敷設在地面上時,為方便操作人員巡回工作,可采用活動踏梯或活絡平臺作為跨越設施。
    當泵房內管道為架空敷設時,為不妨礙電氣設備的檢修和阻礙通道,規(guī)定不得跨越電氣設備,通行處的管底距地面不宜小于2.0m。
6.4.16 冷卻水是相對潔凈的水,應考慮循環(huán)利用。

6.5 出水設施

6.5 出水設施


6.5.1 當2臺或2臺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時,每臺水泵的出水管上均應設置閘閥,并在閘閥和水泵之間設置止回閥。當污水泵出水管和壓力管或壓力井相連時,出水管上必須安裝止回閥和閘閥等防倒流裝置。雨水泵的出水管末端宜設置防倒流裝置,其上方宜考慮設置起吊設施。
6.5.2 出水壓力井的蓋板必須密封,所受壓力由計算確定。水泵出水壓力井必須設透氣筒,筒高和斷面應根據(jù)計算確定。
6.5.3 敞開式出水井的井口高度,應滿足水體最高水位時開泵形成的高水位,或水泵驟停時水位上升的高度。敞開部分應有安全防護措施。
6.5.4 合流污水泵站和雨水泵站應設置試車水回流管,出水井通向河道一側應安裝出水閘門,防止試車時污水和受污染雨水排入河道。
6.5.5 雨水泵站出水口位址選擇,應避讓橋梁等水中構筑物,出水口和護坡結構不得影響航道,水流不得沖刷河道和影響航運安全,出口流速宜小于0.5m/s,并應取得航運、水利等部門的同意。泵站出水口處應設置警示標識。

條文說明

6.5.1 污水管出水管上應設置止回閥和閘閥。雨水泵出水管末端設置防倒流裝置的目的是在水泵突然停運時,防止出水管的水流倒灌,或水泵發(fā)生故障時檢修方便,我國目前使用的防倒流裝置有拍門、堰門、柔性止回閥等。
    雨水泵出水管的防倒流裝置上方,應按防倒流裝置的重量考慮是否設置起吊裝置,以方便拆裝和維修。其中一種做法是設工字鋼,在使用時安裝起吊裝置,以防銹蝕。
6.5.2 出水壓力井的井壓,按水泵的流量和揚程計算確定。出水壓力井上設透氣筒,可釋放水錘能量,防止水錘損壞管道和壓力井。透氣筒高度和斷面根據(jù)計算確定,且透氣筒不宜設在室內。壓力井的井座、井蓋和螺栓應采用防銹材料,以便于裝拆。
6.5.3 敞開式出水井的井口高度應根據(jù)河道最高水位加上開泵時的水流壅高,或停泵時壅高水位確定。
6.5.4 合流污水泵站試車時,關閉出水井內通向河道一側的出水閘門或臨時封堵出水井,可使泵出的水通過管道回至集水池。回流管管徑宜按最大一臺水泵的流量確定。
6.5.5 雨水泵站出水口流量較大,應避讓橋梁等水中構筑物,出水口和護坡結構不得影響航行,出水口流速宜控制在0.5m/s以下。出水口的位置、流速控制、消能設施和警示標識等,應事先征求當?shù)睾竭\、水利、港務和市政等有關部門的同意,并按要求設置有關設施。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yè)網/>
</div>
<div   id=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