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伙在沙漠種植萬畝水稻!拿下3億投資,被稱為第二個袁隆平
引言
朱柏廬曾在《朱子治家格言》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呼吁后人珍惜糧食。生產(chǎn)糧食的過程艱辛又耗時良久,而為民眾提供糧食供給的勞作者,值得我們的敬重。在這些勤勤懇懇勞作的人中,不乏擁有開拓精神的人士,譬如袁隆平,他讓水稻的產(chǎn)量得到質(zhì)的突破,而一中國小伙在沙漠種植萬畝水稻!拿下3億投資,被稱為第二個袁隆平。
01在沙漠里種植糧食,想象中就難以實現(xiàn)。沙漠帶給人的認知往往是一望無際,滿目荒涼,很少出現(xiàn)綠色植物,而天蓋地的不是生命的希望,反而是壓迫性的死亡危機,因為除卻沙子之外,在沙漠中最常感受到的只有耳邊的風。一般人如果在沙漠中迷路,失去了水源和食物的供給,生存會成為難題,但沙漠并非是不能利用的。
事實上征服沙漠的想法千百年來未曾消退,沙漠地域遼闊,如果能夠?qū)⑵溟_發(fā)好,種植花卉甚至糧食,將會讓人類受益。但是這更像是一種“奇跡”,因為沙漠內(nèi)缺少植物生長所需的水源,很難讓植物在這樣貧瘠的地貌上生長。然而事在人為,期待和現(xiàn)實間相隔的是實際行動,2013年,騰飛團隊開始尋求能種植水稻的沙漠,將目標放在了科爾沁沙漠上。
02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
科爾沁沙漠的演替進程,科爾沁沙漠原本的面貌是一片綠洲,經(jīng)過了沙化后才演變成了沙漠模樣。但是沙漠下面仍舊保留著豐富的地下水物質(zhì)和有機物質(zhì),這些物質(zhì)有助于水稻成長,也因此成為騰飛團隊的理想目標。就調(diào)查結(jié)果來看,適合種植水稻的面積達到3萬畝,這些先天條件實際上為實現(xiàn)目標提供了基礎(chǔ)。
但是如何利用先天條件也是一個難題,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種植環(huán)境,成為了沙漠種植水稻的關(guān)鍵點。影響水稻成長的還有外部條件,譬如沙漠的自然環(huán)境比較干旱,水分沒有完全吸收時就會被蒸發(fā),留住水分對于水稻的成長大有裨益,也是騰飛團隊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團隊拿出的應(yīng)對方式是,專門研發(fā)了一種拱形發(fā)薄膜支架,能夠讓水稻保持充足濕潤。
03除去留下水分外,還需要為水稻解決防風問題,沙漠的風沙也是影響其健康成長的一個原因。如果防風的效果太差的話,不僅影響到水稻,還會降薄膜支架一同吹走,因此防風問題也需要解決,水稻兩側(cè)的防護林就成了重中之重。而水分和防風兩個問題解決后,其他的問題也就不難控制了。
第一期的水稻投入面積并不高只有500畝到了二期就有5000畝,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原本黃沙漫漫的沙漠中生出一片綠蔭,這份生機和渴望代表著團隊努力的方向?qū)α。而騰飛率領(lǐng)團隊一次次擴增并推動研究,實現(xiàn)了在沙漠種植水稻的夢想,而這個項目也獲得了不少人看好,為騰飛拿到了一筆3億元的投資,讓他離未來的目標更進一步。
總結(jié)騰飛種植水稻的壯舉讓人震撼,雖然展現(xiàn)在多數(shù)人面前的是碩果累累的收獲,但是在挑戰(zhàn)自然的過程中究竟吃了多少苦,這些只有騰飛團隊才能夠懂得。毋庸置疑的是,通過這次努力,給利用沙漠提供了良好的模板,證明沙漠在條件適宜下可以用來種水稻。而他們從設(shè)想到鉆研、行動乃至成功的過程,也在激勵著更多人,但是我們也要從騰飛團隊的科研態(tài)度中獲益,在解決問題時要找準方法,如此才能更接近成功。
參考文獻
《朱子治家格言》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立即刪除,謝謝!
來源 :https://www.sohu.com/a/782010918_121622754